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有一场非常有趣的辩论席卷整个世界:谷歌(Google)将时间、资源和金钱投入到机器人驾驶的汽车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因为当下这样一种举措似乎与其主要业务,如搜索引擎、互联网应用以及操作系统等相去甚远。
一种声音认为,谷歌的这种做法偏离了其核心战略,不是为股东服务。谷歌应该将这类业务分拆出去,成立一家新创企业。
问题不在于公司是否应该创新,而在于成熟的公司在从核心业务向外延伸扩展方面,究竟可以走多远,有没有限度。
上述说法非常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公司在失去业务重心,业务铺得太开时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是,股东、员工以及客户都可能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关于反对在核心业务内部搞突破性创新的说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果分拆出去,那么就可以获得纯粹、不受限制的创新形式,不受成熟业务相关规范的约束,也避免了有关资源和柔性基础设施的争夺战。在传统智慧中,当然还存有许多力量支持这样的观点:谷歌应该更大力地坚持发展核心业务——尤其在其Android及Chrome操作系统具有爆发式增长的潜力的情况下。
但是,我认为这里还涉及一些更基本的问题:
把创新分拆出去之后,谷歌能输得起吗?
界定一家公司是什么或做什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这种定义应该具有多大的灵活度?
公司应在多大程度上将近期的股东价值考虑进这个等式呢?
我们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将自身定位为一家电脑公司,或者更广泛一点,消费技术公司,那么它还会不会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进行如此大量的深度投资呢?而正是基础设施建设才将苹果公司转化为如今的媒体和出版巨头。这样一种大胆的举动当时是否考虑到短期的股东收益,还是为了实现更重要的目标——即转变和长远增长呢?
这将我们又带回到谷歌。管理层是否认为机器人控制的汽车——及其背后的技术——表明他们有机会对公司进行彻底转变呢(更不用说整个世界了)?假如出现了某些否定迹象——即这个机会并不大——那么,公司或许应该将其剥离,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但是,假如真的存在能对谷歌核心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潜力,那么领导人最明智的做法便是让其与核心业务紧密相连,谨慎管理,使得其全部组织价值释放出来,即使这可能会引发内部挑战或者要以近期股东的价值为代价。
因此,谷歌,你为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你将何去何从呢?是时候问这样的问题了。
文章来自:哈佛商业评论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原文地址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c/oversea_article-layoutId-26-id-8355.html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