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本昌演济公活灵活现

游本昌

济公造型
南都周刊11月18日报道 济公的故事,经由清代小说家的整理流传于世,却是因为当代游本昌的演绎,使得这位“非俗非僧,非凡非仙”、嬉笑怒骂、狂放不羁的传说人物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传奇。一部戏,一辈子,更伴随一众人的成长,尽管游本昌一直在努力卸下“济公”在他身上烙下的喜剧演员的印记,但在实际生活里,老人家却有太多记忆和“济公”缠绕在一起,甚至连个性都如济公一般与人为善,广结欢喜缘。记录这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电视经典,是责任,是怀念,是不想错失,是盼望再有辉煌。
成名前传
那时候春晚(更多相关内容)不用几轮排练审查
恐怕很多人都是从“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一角开始认识游本昌的,殊不知,那个时候的他,已经52岁,在话剧舞台上创造了不少经典角色,尤其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里成功地扮演了列宁,还参加了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演出。从小就想拍电影的游本昌,从春晚到《济公》,两次跨界,才真正从舞台的四方天地走了出来,用他的话说,“一夜之间,超过了以前我所有的观众”。
南都娱乐:看您的经历,似乎是一早就打定主意学表演了?是有家里人的熏陶吗?
游本昌:我从小是喜欢看电影,因为我二姐喜欢唱歌,中学时候也业余演剧,所以带我看电影看戏,我看过卓别林的、秀兰·邓波尔的好多戏,还有《木兰从军》、《渔光曲》,小学时候我就参加演讲比赛,朗读课文,班上老师就让我领着大家朗读,把我称做小先生。可以说我6岁时就特别羡慕拍电影了。
南都娱乐:因此后来加入文工团、进戏剧学院学表演都是顺理成章?
游本昌:我是很喜欢。不过我也没有考试,都是选拔推荐去的。我进文工团、戏剧学院、国家话剧院都没考试。那时候我在学校里组织剧团,演出得了奖,文工团就让我去,我还让文工团等了我一年,我跟他们说我才高二,希望能高中毕业。毕业后就去了,是南京市文联开了一张介绍信。不过我也不知道那时候进文工团有什么标准。
南都娱乐:您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是怎样的机缘上的春晚?
游本昌:说实话,我这人有个原则,就是不愿意争角色,从高中时代就是这样。几个重要角色都是别人怂恿,或者领导分配。三次春晚,我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会给导演打电话。
而且过去也没有那么复杂,(不像现在要提前进组几轮审查?)所以现在也不能去。当时就是我在演哑剧,黄一鹤导演来看戏,一看挺喜欢,就挑上了,《孙二娘开店》是我哑剧晚会上的节目,他们定了这个上春晚表演。后面两届,就是他们拿作品来找我,让我来演,我一看本子就接受了。
南都娱乐:《济公》这个角色也是导演来找您演的吗?
游本昌:嗯,那时候刚好是杭州电视台建台两周年,有个作家就建议拍《济公》,他还写了本子,还找了上影厂的一个喜剧导演,他也抓了两个本子,还找了曹禺当文学顾问。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