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马汽车在华负责营销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同意具有双肾家族设计特征的前脸会是愤怒的形象,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宝马在中国的品牌形象被贴上了不友善的标签。

比如,凡恶性交通事故与宝马品牌汽车挂钩,那么不同于其他品牌车辆肇事,新闻媒体以及大众舆论往往不仅关注当事人,同时还将矛头指向宝马这个品牌。“开好车的就是好人吗?”这是一部电影刻意强调这种联系的被广为传播的言论。
负责宝马在华营销工作的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力威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开宝马车从车库里出来左转弯,前面一辆电动自行车就故意慢慢骑挡在前面,还很不友好地瞪了他一眼。
2010年9月,他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无奈地说:“宝马给人的很多印象被贴标签了。”这个被贴的标签具体言之就是,开宝马车的人要么是“暴发户”,要么就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他们有点为富不仁,进而为所欲为。
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宝马当年以最豪华的7系产品进入中国,其时的消费者是一群刚刚富起来的新贵,他们的发家往往是一靠胆量二靠权力,久而久之,宝马车就给大家形成了上述印象,对宝马车的这种认知现在几乎被固化成为对贫富分化不满的中国百姓的一个替代性出气口。
或许,你可以认为宝马不用担心这种社会现象,因为就是在这种被误解的认知中,宝马汽车在华销量从2003年的18445辆,发展到2009年的90536辆,2010年更是要远远超过年销15万辆的计划。
但是,对于希望在中国更上层楼的宝马汽车来说(2010年6月2日,华晨宝马新工厂在沈阳奠基,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要与老对手奔驰,与新贵奥迪,与其他各路豪华汽车品牌抢夺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它必须重视自己被扭曲的品牌形象。
这已经有例可证。去年宝马入选政府用车采购目录后,马上引起轩然大波。如果说,宝马车肇事案让舆论喧哗尚可理解,但可能成为政府用车就招致这样的反应,却是始料未及。不要说奥迪一度是官车的代表,就是奔驰进入政府用车采购目录,未见舆论有任何不良反应。
客观而言,宝马这些年不断推出7系以下产品,特别是去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推销尺寸比MINI略大的1系轿车,和X1、X3这样紧凑别致的小型SUV,就是希望以此来吸引层次更丰富的消费群,以破除业已形成的历史包袱。
“只有一款产品的宝马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偏见,现在你在北京开个1系或3系,不会有人感觉你这人特别有钱,可能感觉这个人比较运动。”但是朱力威并不否认宝马当今存在的认知尴尬,他说,“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努力展示被人忽视的一面。”
这不仅是宝马改变被扭曲形象的现实需求,更是它在豪华汽车新一轮竞争的迫切需求。当下,宝马强调操控性能的品牌形象也遭遇挑战:更多的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示,自己同样能提供强劲有力的引擎、线条凌厉的外形设计和精良的操控。
朱力威说:“在技术上你可以领先一年、两年、三年,但你很难说领先一百年,但是从品牌内涵,尤其是有人的这种情感在里面的品牌内涵,我想是可以带领宝马在中国走得更稳、更长、更稳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