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PI一路高歌,乳业原奶价格连续上涨,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在12月31日前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等监管措施不断,未来我国中小乳企的命运实在令人堪忧。中国乳制品协会专家南庆贤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小乳企在目前原奶价格高涨、乳制品成本加大的情况下,形势不容乐观。
“前三季度,河北省乳制品企业尽管产量增长较多,但经济效益较差,58家企业中有18家亏损,10月份,全省乳制品企业有一半已经停产。”《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河北工业经济联合会获得如上数据。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山东、宁夏、四川等全国省市也出现类似情况。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2000多家乳企,营收500万元以上的800多家乳企中,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营收500万以下的近1800家民营乳企亏损情况尤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原奶价格上涨 乳企压力增大
今年以来国内原奶等原料价格飙升是中小乳企未来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一斤原料奶都涨到一块五了,去年最贵的时候也不过一斤一块三。关键不光原奶涨价,其他的包装费、运输费、工人工资等都要涨,我们这些中小型企业是咬着牙关过这一关。”山东临沂重点龙头企业惠通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泉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原奶价格上涨让很多同行小企业不堪重负。
近期,农业部畜牧总站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的结果显示,自2010年9月份以来,全国10个奶源主产省区原奶价格继续上涨,月平均价格大致为2.98元/公斤,同比上涨27.49%,而在河北某些地区甚至已达4元/公斤。除此之外,包装、运输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业内专家表示,因原奶价格上涨,造成乳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近三成。
伊利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三季度收入增长27.9%,但其在三季度的净利润却下降24.2%。伊利曾表示,原奶价格上涨是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内乳业巨头的伊利在原料奶价格上涨的冲击下都面临如此境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乳企的盈利情况可想而知。最近,国家又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如达不到新的标准,我们明年三月份就得停产。这不是把我们小乳企往死路上逼吗?以我们公司的实力,看来无疑是要停产了。”山东淄博一家小乳企的负责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担忧。
乳业新规 乳企雪上加霜
所有的乳品企业如果不能在今年12月31日前申请到生产许可证,明年3月1日前将被停产。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国内所有乳企根据新规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同时增加对企业自检的诸多要求。多位中小乳企负责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未来拿到一张生产许可证非常难。
新规加强了原材料生产安全的规定,为了达到自检要求,乳企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检项目达60多项,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至少2人以上,取消了此前可委托其他机构检测的方式。今后企业如不达标将停止发放生产许可证。
诸多小乳企负责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反映,新规增加检验设备和配备专门检测人员要求的成本对小企业压力很大,大大提升了乳企的生产成本,能否度过此关,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生死存亡。
回复该发言
生产许可证须重申 乳企命运多舛
2 回复:生产许可证须重申 乳企命运多舛
gucci04032010-11-20 02:09:57 发表
“最近我们企业为购置自检设备正在进行市场调查。三聚氰胺检测设备,配置简单点最低也要10多万,配置更全的则需要上百万,再加上其他的设备要求,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会增加几百万元。这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很大。”黄学泉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临沂惠通乳制品公司的原料奶基本上来自企业自建的奶牛场,本身不含三聚氰胺,这样购置自检设备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如果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实施检测,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容易监督企业运营。我们这种自建奶牛场的原奶中没有三聚氰胺,根本就不怕外界来监督检测。”面对国家新规的监管措施,上述淄博乳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像他们这类自建几亩奶牛场的小乳企肯定是没有资金购买检测设备和配备专业人员的能力,所以未来只好“关门大吉”。
南庆贤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三聚氰胺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查项要求企业自检,不太科学,其实这些自检项目完全可以有一个第三方组织来监督检测,这样比企业自身的检测更能让消费者信服。新规“不得进行委托检验”的规定恰恰违背了第三方监督的原则,也给众多的中小乳企加重了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物价指数飞涨、原材料成本高企、运输成本的上升、工人工资的上升等因素,将会直接冲击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乳企,而对大公司而言,这次的新规定长期来看则是利好消息。
回复该发言
“如果由政府或第三方组织实施检测,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容易监督企业运营。我们这种自建奶牛场的原奶中没有三聚氰胺,根本就不怕外界来监督检测。”面对国家新规的监管措施,上述淄博乳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像他们这类自建几亩奶牛场的小乳企肯定是没有资金购买检测设备和配备专业人员的能力,所以未来只好“关门大吉”。
南庆贤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三聚氰胺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查项要求企业自检,不太科学,其实这些自检项目完全可以有一个第三方组织来监督检测,这样比企业自身的检测更能让消费者信服。新规“不得进行委托检验”的规定恰恰违背了第三方监督的原则,也给众多的中小乳企加重了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物价指数飞涨、原材料成本高企、运输成本的上升、工人工资的上升等因素,将会直接冲击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乳企,而对大公司而言,这次的新规定长期来看则是利好消息。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