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庭上,父亲为儿子辩护。本报通讯员李森摄
“爸,这钱能帮我还上吗?”已经28岁的袁帅站在海淀法院的被告席上,他扭头望着一旁的父亲,眼含泪水的样子像个8岁的男孩。
昨天,袁帅因使用信用卡透支4万余元,被控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受审。他的父亲老袁为儿子辩护,他坚持认为自己曾告诉银行,儿子没有还款能力,但银行明知风险却不理会应该担责。
庭前采访
透支消费觉得爽
老袁与银行之间的“较劲”,缘于儿子办的7张信用卡。
2007年,在一家单位当音响师的袁帅第一次接触信用卡,民生银行的信用卡推广员带着一堆单子上门,他和当时的同事们一起填了材料,袁帅自此有了第一张自己的信用卡。至今,袁帅已经记不清拿到第一张信用卡是在几月。
当时,袁帅月薪三四千元,而这张信用卡的额度是直刷2万元、分期2万元,总计透支额度为4万元。这些以万计的数字很快对袁帅有了意义,他可以不用在每月月底工资花光时,缠着老妈磨叽“给几百吧”;或者和朋友吃饭唱歌时,也不需要纠结于钱包里有限的钞票。
刷卡消费的爽劲儿让他随后又陆续办理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卡,这些卡的可透支额度不等,从3000元到1万元的都有,这让袁帅越发地爱上了刷卡吃饭、娱乐、购物的感觉,他曾分期付款先后买过3台笔记本电脑,理由只是觉得有的不好用,用着不顺手就卖掉,再买新的。
父母付账被拖垮
与刷卡消费带来的爽劲儿对应的,是每个月陆续接到的银行账单。袁帅从没把这些账单当回事。
在2008年以前,袁帅每月的工资尚且与消费数额基本相当,如果超了,他就拿给老爸央求“帮我还了吧”。因为从小被父母宠惯,他的要求基本都会被满足。
2008年8月,袁帅因为不喜欢原单位的人际关系而辞职,职高毕业的他开始另谋职业,干些代卖机票之类的临时工作。没有稳定收入,但袁帅消费仍然居高不下。
老袁感到账单的压力也是从2008年开始的。据了解,老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一家出版社辞职单干,一直没有大的起色,现在靠自己做点古建筑模型卖钱,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类型。他的老伴原来是一家医院的出纳,现在每月的退休金只有一两千元。老两口用微薄的收入攒着养老钱,但在日常花销上从没亏过儿子,只要袁帅张嘴跟爸妈要,基本都会得到满足。老袁觉得儿子有点依赖父母,但从不在外面惹事。虽然爱交朋友、爱出去玩,但同学朋友对袁帅的印象都不错,因此对儿子还算满意。
老袁说,已经记不清收到多少张银行账单了,但每次看到的都是一个大数目。从那时起,他和老伴就过上了噩梦般的日子,老两口开始动用积蓄去帮儿子还钱。
此外,因为袁帅的民生银行卡透支4.1万元还不上,他们每天都要接到两三个银行的催款电话,其他几家银行的催款电话和催收信、律师函也不断找上门来,让他们几乎日夜不得安宁。
从2008年5月到2009年1月,老袁仅在民生银行一家就替儿子还款共43100元。他把所有的还款记录都记在一个小本上,总数大约有10万元,已经远远超出家庭收入。截止到去年1月2日,老袁再也没有能力为儿子偿还一分钱了。
向银行告知风险
老袁劝过儿子多次,但没有效果。袁帅形容自己当时“收不住了,跟着魔了似的,自己想听话,但一出门只要带着卡,就想刷卡花钱。”老袁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一怒之下还把所有的信用卡都撅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