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可建立公用事业投资基金,用于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
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如此建议。
他提出,推进城镇化,最大的问题是为城市建设筹资。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财政不够,光靠市场也不行,今后,应由财政、民间资本、公用事业投资基金组成“三驾马车”,一起拉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厉以宁建议,首先,可由财政部和发改委作为中国公用事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投入适当的财政资金作为种子基金;其次,吸引机构投资者参加,初步建立中国公用事业投资基金的框架。然后,由该基金发行中国公用事业发展债券,面向民营企业和私人募集资金。
他认为,“如果该基金管理得好,大体上可达到8%的回报率。而这个回报率,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他分析指出,目前,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诸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等,主要是依靠财政,由政府保障;而诸如商业性设施、高档住宅、民办高校等,则是由市场筹集资金并提供。
但是,公用事业的建设,并不能完全依靠财政。毕竟,财政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时,在当前体制下,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都存在诸多问题。要推进城镇化,必须在财政之外,寻找市场化的投资渠道。
而建立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正是可行的路子。这是因为,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一般周期都比较长,投资额比较大,以营利为目的企业,要么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要么没有能力投入,而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正好可解决上述问题。
厉以宁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46.6%,这是过低的。如果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30年后中国城镇化率就可达76%。假设当时中国总人口为15亿,就会有11多亿人住在城里,不到三亿人住在农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