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杨明回击北京日报:大棒子终于来了 有文革味道

1 杨明回击北京日报:大棒子终于来了 有文革味道
mad3022010-11-21 02:15:03 发表
在很多支持声中,也不乏批评的声音,包括北京日报刊发的《对竞技体育少些讽刺为好》,以及中国体育元老魏纪中的“杨明观点片面”的说法。对此,杨明昨天连续更新多篇博客,正如他之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说,他欢迎理性的批评,欢迎“魏老那样的不同观点碰撞”,但对抠字眼的攻击“恕不奉陪”。
杨明掀起的讨论成为亚运会的热门话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激烈碰撞,本报17日刊登大幅报道对此进行了独家解析。昨日,德高望重的魏纪中也站出来参与了讨论。
魏纪中加入讨论
学校体育确实被忽略了
作为国际排联主席在亚运会观赛期间,魏纪中也针对如今的大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表示杨明的观点其实片面,但同时,他对杨明提出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理性的解决方向。
魏纪中首先批评了杨明的部分观点,比如亚运会中国队派业余运动员参赛,他认为:“这其实是个大国主义的思想,这个观点是不允许讨论的,这是会产生很坏的国际影响的。金牌战略是我们国内的事,与别人无关,但不能号召我们不派好的来,别人派好的来……淡化金牌的意义,主要是对政府体育机构而言,但对运动员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意义。”
不过,对此,杨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他的文章并不成熟,“业余”仅是针对“举国体制”的培养机制而言,并不是就水平而言,他举的业余选手的例子是张国政。昨天他也继续表示:“我提议多选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的想法只供商榷,可能也有些偏激,但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不能用专业选手身份冒充业余去比赛,这不是为国争光,是给国家形象抹黑。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论。以免别有用心者抓住不放。”
对于杨明强调的主要观点,“全民健康比金牌更重要,金牌大国不等同于体育强国”,以及因此产生的“中国群众体育没做好”,包括大讨论中涉及的举国体制争金牌问题,魏纪中也进行了阐述,他说:“从钱的角度来讲,竞技体育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有市场的竞技体育,一种是没市场的竞技体育。有市场的应该更多依靠社会,政府逐渐地撤出投入。现在的错位是:政府投入很多的钱,提高了运动员的水平,但所产生的市场回报,都给了运动员(运动队),政府没有得到它应该的回报。这些收入政府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回收,不能被完全分掉,这样可以保证经济上的循环再投入。”
魏纪中尽管有批评,但对杨明的一些观点,他在事实上也有认同。比如最大的一块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现在被忽略了,他说这是因为学校体育不归体育部门管,归教育部门管,“教育部门没有硬性指标,投入自然不会太大”、“而体育部门,竞技是衡量的标准,也不管学校体育”。
杨明回应“奇文”
大棒子终于来了,意料之中
与此同时,《北京日报》也发表了评论员毛晓刚的文章,在这篇题为《对竞技体育少些讽刺为好》的评论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讨论,或者像魏纪中那样的指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更多的是在指责和批评。
文中称“脱离了时代累积的背景和条件,去空谈如今我们金牌多了、竞技体育成绩好了是畸形发展,甚至值得讽刺、应该汗颜,说什么‘一家独大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虽不至于颠倒黑白但也是无稽之谈,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