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张维迎:回归市场经济本源

1 张维迎:回归市场经济本源
yao62369322010-11-21 02:21:29 发表
“对中国当前,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理论探索,都应该放弃随意干预市场的凯恩斯主义,回归亚当 斯密的传统,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0)颁奖典礼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博客)如此强调。
张维迎警告:“一年前,我们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搞 四万亿 投资,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在为高企的通胀指数发愁。为了控制涨价,最近有关方面还表示,不排除行政干预价格的手段。这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管制,是向旧体制的复归。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惕。”
他分析指出,在斯密看来,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而技术进步和创新又依赖于分工,分工的深度则由市场的规模决定。而中国过去30余年的经济改革,关键就是利用市场,而未来发展的潜力仍然在于扩大市场规模,尤其是国内市场的开发。
“不同的经济理论,意味着不同的政策含义。”张维迎分析说,“首先,在斯密看来,市场的扩大仰赖于企业家的创新。为创新,就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比如有保障的产权及合理的回报;
但是,从凯恩斯主义看来,扩大需求是政府的职能。对政府而言,增加GDP,最容易的手段就是增加投资,靠投资“扩大内需”。但应当看到,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尽管会暂时提高经济增速,但会抑制企业家的创新。
其次,张维迎指出,斯密所谓“投资”是为了提高未来的经济效率,否则投资就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凯恩斯主义看来,增加投资可以增加总需求,就可以做大GDP。但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增加总需求,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有很多浪费。
再次,用斯密的观点来看,市场的扩大需要自由贸易,需要降低交易成本;但从凯恩斯的角度,进口对经济的贡献是负的。如依据后者制订贸易政策,就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造成国民福利的损失。
张维迎还指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强烈的凯恩斯主义倾向。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看来,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有需求就好。但是,如果法制不健全,就会利用国有企业来增加总需求。这就是为什么2009年中国为刺激经济增长,把大量的贷款都留给了国有企业的原因。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