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在“杠床”上,腿都伸不直。

在旧居里,梁叔凝视着自己的新家户型图。
广州日报11月21日报道 再过10天,广州今年最后一批经适房项目芳和花园(资料、团购、论坛、二手)将完成认购。
这些拽着自己的“心水纸”、盯着销售牌的申购家庭,这些天在他们身上演绎的是怎样的故事?经适房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从芳和花园第二批2952套经适房房源推出以来,本报记者连续数日跟访了3户经适房申购家庭,听他们讲述申购之路的心路历程。其中一位“70后”,在家中做了多年“厅长”,在40岁之前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数字说话
■广州住房保障办在2008年曾作过住房调查,当时共有77177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登记在册,而芳和花园之后已解决超过80%。
■记者粗略统计,第二批芳和花园经适房推出后,广州取得《准购证明》并且处于轮候状态的家庭还有约8000多户,其中1000多户为2008年获得《准购证明》的家庭,有望在2011年底前基本解决。
■住房保障办表示,全部解决在册的77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后,广州计划再开展一次住房调查,根据财力情况适时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蜗居档案
区女士“资深厅长”
区婉婷38岁,从14岁开始,她就和父母、哥哥住在父亲的单位分房里,房子只有40平方米。婚前,她住在阁楼当“阁王”。婚后,就和丈夫做“厅长”。眼见女儿越长越大,很快就要升读小学,有一套房子的念头在区女士心中愈发强烈。
梁姨
3口人10余平方米
今年53岁的梁秀霞,儿子还在念大专,丈夫下岗多年,今年突发心肌梗塞,需要做心脏手术,手术费就要十多万元。梁姨现在住的房子是一间屋划出来的“房改房”,其实就是10余平方米的房间。儿子住在只有80公分高的阁楼,她和老公就睡“杠床”。
梁叔
72家房客
梁启文今年50多岁,现在的家坐落在北京路一条巷的老房子。
房子是到现在已经近四十年楼龄了,酷似“72家房客”,楼梯脏而矮,每户人家门口朝向一致,密密麻麻。房子的业主很多都已经搬走,剩下老人和租客。
连日来,记者跟访了3户经适房申购家庭,区女士、梁叔和梁姨一家。谈起申购之路,他们每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登记的日子
今年10月28日,同事递了一份《广州日报》给区女士,上面报道了芳和花园第二批经适房的消息。第二天,区女士就和老公、女儿、父亲母亲一家五口一起去看样板房。区女士偏好于三房一厅的格局,“公公婆婆来了也有地方住,厅小一点无所谓。”
10月30日,区女士就去做了意向登记。因为手头钱不够,区女士还给老公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借钱,当时朋友答应了。
就在区女士登记后两天,也就是11月1日,梁启文也去做了登记。登记之后,梁叔绕着小区围墙走了一圈,“看看哪座通风,阳光能不能照到”。
同一天,梁秀霞在芳和花园看了样板房,专门挑了几套向北的房,“知道没钱,专门挑了便宜的楼。”做意向登记时,失魂的梁姨才发现自己没带身份证,最后凭着户口本做了登记。
认购“像挑老公老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