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地产年会上,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主席龚方雄指出,未来10年,中国经济维持高速成长的同时,房地产业作为龙头和支柱的地位不变,但产业格局和盈利格局将发生重大结构性调整。
龚方雄表示,过去10年并不是中国最好的黄金10年,未来10年才是中国世纪最好的体现。他称,未来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由目前的5万亿美元爆发增长为20万亿美元,跃居全球最大经济体。
龚方雄指出,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动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初始阶段。和发达国家普遍70%以上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国46.7%的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如果把还没有完全成为城市居民的那部分人口占比拿掉”,龚方雄坦承,“中国城市化率的实际数据更低”。
未来,中国要达到中等发展国家城市化率70%标准要求的话,就需要6亿人口进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居民的住房需求仍居高不下。所以,龚方雄说,“房地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
房地产业产业格局调整,首先来自于中国政府这双“有形的手”的进一步干预。龚方雄认为,政府将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以有效满足飞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移民的住房刚性需求。
龚方雄指出,这种大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企业要想继续创造价值的话,应该从两方面积极介入。
首先,配合政府解决中低端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和房屋将来的维护和保养费用支出方面,政府普遍缺乏资金。而“这就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产业性机会”,即房地产企业利用自身充裕资本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资源之间形成对接,由此产生的边际利润可能会低一些,但量很大。
其次,积极进行包括资本重组在内的各种资源整合。龚方雄表示,中国房地产业竞争日渐加剧,最后的赢家注定是那些和资本市场产生充分对接的企业。
龚方雄预测,明年相对宽松的低息环境会继续存在,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而货币政策只是短期性和周期性的一种手段,中国房地产企业应“不足畏惧”。
引起房地产业高度重视的反而是资本市场。不断丰富的金融业市场带来机遇和变化,也将成为疏导中国经济矛盾体之间的一把钥匙。龚方雄建议中国政府引导中国流动性资金进入股市,通过疏通金融服务业发展,丰富融资渠道,从而引导中国房地产业和社会资源流入“真正需要钱和有投资需求的地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