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汽车的其他话题……

返回汽车……


我收藏的爽吧……


父亲手记——我为什么捐了脐带血

1 父亲手记——我为什么捐了脐带血
jdlp10122010-11-22 14:21:07 发表
等待飞飞出生的时候,护士拿来了一摞“要不要捐献脐带血”的表格。不捐,没关系;要捐,就填表,以便她要根据填好的表格通知接生的医生做准备。
于是,“脐带血保存”这个事情再次进入我的大脑。


1、
几年前飘飘出生,有朋友问我:脐带血保存了没有?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到处宣传保存脐带血的重要性,不把这笔钱花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唿——现在孩子这么金贵,要是不为孩子购买这份“生命保险”,总觉得自己不负责任,甚至多少有点负罪感。
他是个工薪族,保存脐带血的那笔费用虽然可以承受,但也不算轻松。但比起费用,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东西有多大用和保存的可靠性有多高。
我说听说过这事儿,不过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都没有提过建议保存,我随便看了一下介绍,也觉得没什么必要,就没有保存。至于可靠性倒不是问题,从技术上说,长期保存血液难度并不大。因为我没有推销个人观点的嗜好,也没有问他最后交了那笔“生命保护费”没有。
我问那位护士那些表格是干嘛的。她说是脐带血库收集脐带血用的。跟献血一样,如果愿意就填表,孩子出生之后产科医生就把脐带血收集起来交给血库。这些血将来会被提供给公众或者科研机构使用。如果不愿意,就不用管了,医生会把脐带直接扔掉。
作为两个在生物医学领域边缘混迹的“科学人士”,孩子的妈妈和我对于建立这样的公用脐带血库是完全支持的。于是填了那一堆表格。
2、
但我感到好奇:美国的医生根本没有向我们推荐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在飞飞出生之后,我忍不住探究了一下个中原因。
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中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而本来要丢弃的脐带血中含有相当多的造血干细胞,又不存在配型的问题,因此被视作婴儿出生时宝贵的“副产物”。(来自他人的干细胞存在“配型失败”的风险,一个人与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是25%,而与其他人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的脐带血永远不会配型失败,保存自己的脐带血,以备将来的万一”成了保存脐带血的“理论基础”,也成了许多商业性保存机构宣传的诉求。
不过,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自己保存脐带血。他们认为,“保存脐带血”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在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来得到认同,却在其中隐瞒了许多事实。
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公告中,专家明确指出了:使用自身干细胞来治疗疾病目前还主要是一种设想,而不是现实。
——虽然理论上说是可能的,一些实验也显示这样的疗法将来可能成为现实,但是这个“将来”有多远?


3、
那些存血机构经常宣称近在咫尺,科学家们却没有这么乐观。
另外,脐带血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毫升。这几十毫升脐带血中,包含的干细胞数目,只够针对儿童的移植,
这意味着,这份保险要发挥功用,只能在一个有限的有效期内,而这份有效期,并没有商业宣传中形容的那么长。
虽然将来的医学发展有可能减少对脐带血量的需求,但这同样只是一种还没有科学进展支撑的“希望”。最重要的是,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使用自己的脐带血是有效的”。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父亲手记——我为什么捐了脐带血
jdlp10122010-11-22 14:21:07 发表
商业机构的宣传,着眼点仅是“自己的脐带血没有配型的风险”,却避开了另一个问题:如果疾病是来自于遗传因素——这在血液病中很常见(比如白血病)——那么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也会携带同样的基因,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逻辑上看,科学家们将来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将来的医学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法知道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但是,商业机构却把“可能”渲染成了“现实”。
基于生物医学发展的现状,世界骨髓捐献协会(WMDA)、美国儿科协会(AAP)以及欧盟都不鼓励普通人保存脐带血以作“生命保险”。这些机构认为,只有当一个孩子具有血液或者遗传方面的缺陷,保存相同父母的其他孩子的脐带血才被认为有现实意义。
有了儿科学会的明确态度,就不难理解医生们不为商业存血机构做推销了。在美国,如果医生不顾科学事实和儿医学会的公告,为商业存血机构做了推销,会被当作违反了职业规范。如果这医生还从存血机构获得了某种利益,那么问题就更加严重。
不管是飘飘或飞飞,从孕育到出生的10个月中,我们没有收到过保存脐带血的宣传。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