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浙江对目前该省中小学使用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六门学科进行梳理,之后将有超过270个课时的内容“不作教学要求”或“调整为选教内容”。
“这次调整的课时,占到初中三年总课时的十分之一。”11月12日,在浙江省教育厅“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情况通报会上,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说,此次教学内容的缩减,依据的是学科课程标准有没有要求、与小学或高中内容是否重复、相关学科内容有否交叉以及学校是否具备教学条件等。
为推进减负,浙江省教育厅之前打出了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等一系列的减负“组合拳”,希望从制度上切实保证减负要求的实现。
据介绍,今后浙江中小学的学校教科书、作业本选用情况,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控制办法,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安排等,都将进行公示;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等还要签订减负工作责任书。
浙江教育厅推出的“组合拳”能起到多大的效用?一位中学校长认为,减少部分学科教学内容,从量上看确实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如果高考的制度没改变、社会上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成绩的传统观念没有改变,此举也许只会加重家长和孩子的压力。“因为学校在减负的同时,家长也会为孩子‘自谋出路’,找家教,上补习班,家长们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