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海南琼海,市民许志英抱着孙女高兴地在新居中向外眺望。
“金九银十”之际,国家调控楼市,投机炒房者刚想抬头,又被摁下,可谓出手及时,打准“七寸”。就目前而言,房地产交易趋冷,部分城市局部房价出现松动。
但是,受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影响,楼市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楼市调控面临不少挑战。后市将如何?调控还会加力吗?带着疑问,记者深入京、沪、穗、深等一线城市调研。
距9月29日八部委再次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将近两个月。这一从资金、税收、土地、市场秩序等多渠道入手的政策到底效果如何,市场颇为关注。
开发商资金紧张
随着调控政策逐渐落实,房地产开发商原本充沛的资金状况开始变得不那么乐观。
最近的土地市场上,开发商“抱团拿地”的情况越来越多。不久前,万科和五矿联合体中标北京海淀区唐家岭两宗地块,富力和集富的联合体则拿下了大兴区的地块。
“现在几乎不可能从银行贷到钱,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的路也断了,加上成交低迷回款慢,开发商的资金普遍都比较紧张,一些中小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出问题了。”一家上市房地产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金融机构紧收房地产开发贷款,北京等部分城市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加上年底临近,开发商回笼资金支付建设款、偿还贷款的压力加大,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普遍开始出现紧张状况。
此外,央行近日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个月内,央行加息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回收流动性的步伐加快。
对开发商而言,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再次减少,开发商能够融资的额度将进一步缩减,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开发商自筹资金上涨超过总资金上涨的幅度,可以看出其资金压力逐渐加大。
“对开发商而言,要在短期内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最好的方法是认清市场形势,重新定价,加大降价促销力度,加快回笼资金。这可能也是眼下唯一的方法。”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
日前,万科武汉五大在售项目突然宣布降价促销。万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万科一贯采取随行就市的态度,顺应市场及时调整价格加快销售。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房地产企业领头羊,万科的降价行为有可能带动其他企业效仿。
调控仍将趋紧
9月底“新国五条”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成交量下降、价格停止上涨的局面。但调控效果要进一步显现,市场要更长时间的稳定,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进入11月的第二周,北京新房成交量上涨的态势没有得到延续。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11月8日至14日,全市新建商品期房成交量2310套,环比上周下跌30%。二次调控后预售的33个期房项目,其中签约套数超过80套的有6个项目,预售均价均低于20000元/平方米。
今年10月,深圳楼市新房成交量环比下降约50%、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降幅为55.8%;新房成交价17262元、环比下降11.9%。
而在广州,从限购令出台前后一个月的成交情况来看,交易量大跌六成;但从交易价格分析,广州市中心六区除了天河外,交易价格大多持平。
上海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据市统计局统计,10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为0,二手存量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2%。
尽管各地成交量锐减,房价有所松动,但仍有开发商在观望中惜售。近期,各地各部门不断出台更细化的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仍然趋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