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后的东濠涌风景如画。 记者乔军伟 摄

珠江边上的亲水平台,前来洗“龙舟水”的小孩玩得特别开心。 记者邱伟荣 摄
“珠江之变”见证广州“新城市新生活”实践 珠江水生态全面恢复和改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广州的灵魂就是珠江。
当“南海神号”引领45艘亚运彩船踏江而来时,历史走过了2200多年:荔枝湾畔,那是西关小姐们娉婷的身影;天字码头,那是林则徐登船处,随后虎门销烟,壮怀激烈。
当亚运圣火在海心沙点燃时,独特的水元素展示了珠江的现代魅力,天际线上广州塔和西塔争奇斗妍;珠江新城展现着全方位的城市立体景观。
珠江,古老和现代交汇,传统和创新共存。
在“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理念下,广州人打响了全国最大的水治理战役,在亚运舞台的聚光灯下,这次战役交了一份阶段性的答卷。“珠江之变”必将见证广州人“新城市,新生活”的实践。
文/本报记者邱敏、王丹阳
举全市之力治水
“大家不能再拖了,要一天当5天用!”
“我们是去年7月份接到内部密件的,通知我们要在珠江上搞亚运开幕式,要确保珠江的水质达到搞大型活动景观用水的要求,通俗点来说就是能看、能摸、能闻。接到密件后,我自己都去看了很多次珠江,压力很大,当时局里流行一句话:‘要疯了!’”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陈楚龙向记者回忆起这一段时,感慨不已。“11月是珠江的枯水期,是一年中水最差的时候。”
随后的2009年7月23日,广州举行第四次横渡珠江活动,陈楚龙也下水了。事实上,那个时候广州已经打响了中国最大的全面治水战役。
200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广州石门水厂与员工交流。汪洋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达到两万美元,也不算科学发展。”
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立下了“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的军令状。200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开会动员,号召举全市之力治水:“大家不能再拖了,要一天当5天用!”
200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更明确提出广州市在亚运会前要达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与此相结合,广州市的治水理念从不黑不臭不冒泡,这种单纯对水的观感要求,提升到珠江水生态的全面恢复和改善。从堤岸的整治绿化,提升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泛舟、迎风,周游狮子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涌,春暖花开。我想有一条小船,驶上珠江,随波逐流。”
在傍晚时分的荔枝湾,记者见到69岁的广州人谭正如,这是他50年后重返西关。谭伯回忆,“小时候的荔枝湾涌边已经没有了荔枝树,涌里发臭难闻”。后来,荔枝湾涌加了盖,谭伯全家也搬离西关,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太靓了,以前从没有这么美,就好像在梦里。”再次看到荔枝湾的谭伯感慨万千。同样揭盖的还有东濠涌中北段,整治后东濠涌的水质清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