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需求强劲及南美干旱天气提振豆类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22日收盘上涨。其中,12月期豆油上涨0.22美分/磅,收于49.18美分/磅。
在19日市场因担忧中国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放缓其进口需求而下跌3.3%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开始恢复。市场认为抛盘过度,因分析师称,来自中国的需求看起来强劲依旧。
中国海关总署22日称,中国10月份大豆进口达到373万吨,年比增长48%。证实了本月早前的数据,政府表示1至10月中国大豆总进口量年比增长26%至4,390万吨。中国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购买美国大豆并在11月早前帮助将大豆期货价格推高至26个月高点。此后价格又下跌了8.7%。A/C Trading总裁Jim Gerlach称,“中国是市场推动因素。”
对南美干旱天气的担忧也支持了大豆期货市场,因根据预测,未来7至10天,阿根廷和巴西的降雨仍旧有限。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而阿根廷则位居第三。干旱正在放缓阿根廷的大豆种植。T-Storm Weather总裁Mike Tannura称,“形势需要密切监控,因阿根廷7周降雨缺口超过4英寸,而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部分地区的降雨缺口则达到6英寸。”
据11月21日消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商品基金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和期权上,商品基金持有净多单53260手,比一周前减少13975手。其中多单数量为79,599手,比一周前减少17,015手,空单数量26,339手,比一周前减少3,040手,空盘量为480,888手。
大连豆油期货22日震荡下滑,主力1109合约收盘9,254元/吨,下跌200元/吨。外盘大幅走低、国家提高准备金率、周末国家为了稳定物价提出的国16条及国家本周将抛储消息等利空市场。目前大豆供应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供应趋紧仍是主基调。短期内市场受国家政策调控压力,不过隔夜外盘反弹,预计期价维持震荡调整的可能较大。
国内豆类基本面偏空,大豆、豆粕以及油脂的供应较为充足,并且国家近期将开始投放大豆、植物油,进一步增加豆类上涨压力。而预报显示,1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到港量仍将维持高位,可能超过500万吨。不过由于大豆进口成本高企,油脂消费需求稳定,油厂对下调油脂价格的意愿不强,价格下行空间也将有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