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我要的是瓷实的感觉
“向西”曾是高群书的笔名
从《士兵突击》里的袁朗到这次《西风烈》中的向西,段奕宏这几年的发展可圈可点,不能说声名已是身外物,但经过多年沉浮,段奕宏自言有些东西更加重要:“我真正的家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段奕宏一句话四两拨千斤。“就像《西风烈》说的‘干’比什么都强。默默干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对很多东西我没有野心。”
记者:不管是袁朗、龙文章,还是向西,他们都算是硬汉,你觉得这种理解对吗?
段奕宏:先不论是否统称为硬汉,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坚韧。这种精神力量是最重要的,无论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领域的人都需要。至于说硬汉形象,我觉得“硬汉”是一种精神吧。
记者:除了硬朗,《西风烈》里向西身上还有一个特点,他身上有文艺气质,比如他对吴镇宇就是那种惺惺相惜。你演的时候纠结吗?
段奕宏:向西对生命、对人都不势利。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他纠结是因为他想寻求一种变通,人在接近理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反对的声音。
记者:听说向西是高群书的笔名?
段奕宏:对。“向西”之前不叫这个名字,是很别扭的一个名字。我到组里试装的时候,跟导演开玩笑说这名字不好听,导演也说有点别扭,咱俩都想一想吧。我回去想了七八个,第二天我跟他汇报。他说他也想了一个,叫向西,是他的笔名。我觉得这个很好,就用这个了。
记者:导演还是有情怀在这个人身上的。
段奕宏:我觉得这个角色有高群书身上的很多东西。比如说他的情怀,他的理想主义,他的弃而不舍和他的纯粹。拍戏的时候,导演说,小段,你的为人,你对事业的追求和态度,真的是可以做青年领袖。我说青年领袖什么意思?他说就是能给人一种力量。我说那不是向西吗?可能他就这么想吧,当然我知道他是夸我的。
记者:你是怎么理解向西的?
段奕宏:我很喜欢他,我们身上也有相似之处。我觉得很奇怪,我跟导演几乎是高度默契。在敦煌拍戏的时候,有几次我们一起聊天,他非常非常坦诚。我们聊这个人物,聊电影以及生活。他并不是大家见到的在微博上那种挺怪的形象。我吸取他身上很多东西放到向西身上。拍戏的时候,他很信任我。比如空城决战时,之前他说这场戏要研究研究,但是后来拍的时候,他具体也没说什么。拍那场戏的时候,那天下很大的雪,我拍完后,他很开心,说真好真好,要不要自己再看看?我说不要,我想再来一场。
记者:向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在角色上也跟导演保持高度默契,你也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段奕宏:我是,但是我不如导演的境界。高导是外松内紧,他有理想,但是他不会那么紧张,一种玩的心态去接近自己的理想。我也有理想,但是我属于那种外紧内也紧的,弄得自己挺累的。

任何一个角色都会让我忐忑不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