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廉价”的西红柿如今也快让人吃不起了。 新华社发
全省明年要多种150万亩蔬菜,并在特定时段开放流动菜摊稳定菜价
拿出一个亿建叶菜基地
据了解,南京市常年菜地面积约50万亩,全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蔬菜自给率不足30%,全市所需大部分蔬菜都需从周边各地调运,容易造成对外地菜的过度依赖和菜价波动。“今年省里拿出1个亿的资金,在城郊建一批叶菜生产基地,目前各地正在做方案。”李旭说,在南京的城郊,比如六合、浦口、江宁甚至八卦洲,土壤、空气等种植环境都还不错。等这些叶菜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有效地减轻主要城市对外依赖度,保证菜篮子供应。
明年南京新建50万亩蔬菜园
据介绍,为稳定菜价,江苏还将采取工业化育苗项目,以降低菜农的种植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另外,为了确保蔬菜质量,提高蔬菜的档次,我省还将开展蔬菜标准园建设。据悉,明年南京就将新建50万亩蔬菜标准园。在创建标准园过程中,将着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统一化肥等农资的使用,对标准园的蔬菜实行100%商品化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做到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并通过产品品牌建设开拓市场,实现100%品牌销售。
一斤西红柿地头1.1元,批发1.7元,菜场卖3元
从哪个环节入手,才可能让菜价降下来
家住南京华侨路的李奶奶昨天在菜场买三只西红柿花了3.6元,“不是孙女想吃我才不买,差不多可以买2斤好米了。”李奶奶想着西红柿真贵,但她怎么也想不通,过去买不起水果才吃的西红柿怎么就变得娇贵起来了。记者昨日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一个西红柿,从田头到菜场,要经过多个环节,每倒手一个环节就要加一份价,那么从哪个环节入手,菜价才可能降下来呢?请看看菜贩们给出的建议和有关部门即将要采取的措施。
这些环节都在加价!
田头:
一斤西红柿1.1元
在南京江宁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蔬菜大户刘志军看着堆积成山的西红柿一脸忧愁,“夏天时,一天能卖2车,足足40多吨,一天赚个两三千没问题,现在连一半都卖不到呢。”
刘志军告诉记者,他的西红柿都是从银川拉过来的。“现在价格比夏天已经便宜很多了,那时一斤进价就要1.7元左右。”他告诉记者,最近刚拉回来的一批,田头上收购来的价格是1.1元/斤,划下来差不到4毛钱左右一只,不过在田头就要交一笔“地头费”,就是从田里拉出来装车的人工费,差不多一斤1毛钱。
批发:
从1.1元涨到了1.7元
其实地头费只是成本中比较少的一部分,刘志军对这笔账已是烂熟于心,他说,现在柴油涨价厉害,不但贵还很难加到,这也增加了他们的运输成本。现在一吨菜的车费560元,包括了油费、过路过桥费、人工费等等,折下来每斤加了0.28元。
货进到了南京还得进批发市场卖,进场费、摊位费差不多600元/吨,成本平摊到每斤西红柿上又加了近0.3元。这样一来,一斤西红柿的批发价也就从田头的1.1元涨到了1.7元。“算下来,按现在的价钱我卖这西红柿都是亏本的,但再高了又没人来买,总之是难。”
菜场:
零售价卖到了3元
从南京江宁的批发市场出来,记者又来到新街口的豆菜桥农贸市场。在一家卖西红柿的摊位前,一见到记者,黄师傅就倒起了苦水,“西红柿,现在一天只能卖个十几斤,毛利润还不到一毛!”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