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囤积在香港的来自美欧日的热钱规模大增,规模约为数千亿,狂赌人民币升值,伺机通过银行汇兑、贸易和投资三种方式进入内地,最终进入楼市和股市进行投机。专家表示,流入内地的热钱一年的套利利润预期在5.5%~7.5%之间。 囤港热钱规模大增
23日,中银香港等许多内地在港金融机构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流入内地的以港澳台储蓄资金或投机资金为主,但现在既有来自欧美的资金,也有来自日本的热钱。“可能东南亚其他国家由于低利率,与中国内地有利差,很多资金都进来了。”中银香港分析师黄明表示。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透露,今年香港80亿元人民币兑换限额到9月底时还剩余一半,但在10月下旬就被用尽。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就用掉了40亿元人民币兑换额度。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大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囤积香港伺机进入内地,而那些换成人民币的资金去向就更加明确了。
香港大福证券分析师刘娅对记者表示:“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外汇是没有管制的,一天来个一千亿美元或几百亿美元,是没办法阻止的。”香港证券专业学会专业委员温天纳形容说,世界各地的资金在香港就像流水一样自由,可以流入股市、楼市,也可以流回西方国家。而这些资金要进入中国内地,香港则成了中转站,渠道就是银行和各外币兑换点。
热钱多渠道涌入内地
香港有关金融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兑换和汇钱两个环节上,热钱在香港都有机可乘。尽管香港的银行基本都严格执行特区政府的规定,即每一个本地居民每天只能兑换2万元人民币、汇8万元人民币到内地,但还是可以采用在各家银行开户、蚂蚁搬家的方式,让热钱通过银行流入内地。
据了解,囤港热钱公开进入内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贸易渠道和外商投资渠道。按香港的规定,贸易和投资资金是不受兑换和汇款数量限制的。
“热钱进入内地的重要目标就是股市、楼市,以获取资产价格上涨收益,这符合热钱的投机套利本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外管局的专项行动看,热钱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往往通过贸易、外资、银行、个人等多个渠道。如香港某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境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由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资金垫付土地拍卖保证金,香港母公司通过设立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方式将外汇资本金结汇后偿还代垫款。也有个别银行向境外个人发放中长期房屋抵押外汇贷款,且房贷结汇后用于购买境内房产。
对于热钱进入股市,外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发现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虚构用途将资本金结汇后进入股市的案例。此类案例中,外资企业以支付货款等名义向银行申报资本金结汇,将结汇所得人民币划给境内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再以往来款等名义将资金原路划回。外资企业收回此笔人民币资金后,不再受结汇时申报用途限制,从而流入A股市场。
一年稳当获利5.5%~7.5%
那么,这一波热钱流入内地大概有多少呢?广东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称:“我们一直以来都回避热钱的总量研究,因为说实在热钱是不可计算的,所以我们只是一个估算,大约我们年初的时候估算有8000亿美金,但是我们现在认为远超过1万亿美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