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香港楼市成交锐减八成 "楼跌了多少"成港

1 香港楼市成交锐减八成 "楼跌了多少"成港
whyme7772010-11-26 13:29:48 发表
(责任编辑:王思翔)



  香港政府上周五重拳挤压楼市泡沫,“跌了多少?”成了这两天香港市民见面离不开的话题。不到一周时间,香港楼市温度已经急剧转冷。房屋中介纷纷“劈价求售”、“恐慌抛售”;地产公司老板们则天天向媒体“诉苦”,称调控“用力过猛”、“伤及无辜”;而对于一些按揭供房以做投资之用的炒客而言,退订可能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地产老板借媒体“诉苦”
  有统计显示,香港楼价在过去20个月内累计涨幅已高达47%,“回到1997年前亢奋状态”的担忧让特区政府决心铁面灭火。
  上周五,香港财政司宣布,将在现有4.25%的物业印花税基础上,额外征收新的印花税;香港金管局也宣布下调物业按揭成数上限,将价格在1200万港元及以上住房的按揭比例上限由60%降至50%,楼价在800万至1200万港元的住房按揭比例上限下调10个百分点至60%。政策一出,香港房地产股全线下跌,“楼市走向”更是一夜之间成了城中最热话题。
  各类财经媒体上,关于楼市新政的辩论总能占据显要位置。地产公司老板们轮番大吐苦水,认为“政府此次出招太重,是‘错杀良民’,受影响的是部分有机会买楼的中产阶层。”官员则为新政“保驾护航”,指出只要买家在未来两年内不转售物业,不受额外印花税影响,新政只为打击炒客。
  退房潮蔓延到市区
  尽管抱怨,香港地产界却没有低估政府的调控决心。连日来,香港房地产公司纷纷启动融资计划。新鸿基地产近日宣布,计划发行一笔一年期40亿美元债务票据。分析人士认为,地产公司和炒客未雨绸缪,缘于香港楼市新政效果立竿见影,可能使其资金链吃紧。
  房地产代理机构美联集团公布,上周末以来的楼市成交量锐减80%,创2007年有记录以来的周最大跌幅。退订潮也已迅速蔓延到市区。据当地媒体报道,香港北角区物业买家普遍实力雄厚,成交向来稳定,但是24日出现首宗退订案例,投资者选择损失约40万港元只求尽快离场。一向受投资者追捧的美孚新屯,退订潮开始涌现,目前至少已有两起。
  花旗集团、摩根大通近日均预测,香港楼价可能调整5%至10%。
  晨报特派香港记者 刘映花
  ■专家观点
  香港楼市调控对内地有借鉴意义
  北京中原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导致香港楼市成交量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香港楼市政策比内地政策要严格很多。以北京为例,目前房产交易税费最高的是非普通住宅,5年内再次交易收取全额5.5%营业税、3%契税、1%个税,合计不足10%,而且大部分非全额纳税,实际纳税额只有交易额的5%左右。而香港新政的税费最高是内地的4倍。此外,张大伟表示,香港政府严控住宅贷款,首付需要四成以上,而目前内地首付为三成。
  “香港部分调控政策可能对内地一直难以见效的楼市调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针对短期炒房的交易成本,预期很可能增加交易成本。”
  晨报记者 邢飞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香港楼市成交锐减八成 "楼跌了多少"成港
whyme7772010-11-26 13:29:48 发表

  香港政府上周五重拳挤压楼市泡沫,“跌了多少?”成了这两天香港市民见面离不开的话题。
  地产老板借媒体“诉苦”  有统计显示,香港楼价在过去20个月内累计涨幅已高达47%,“回到1997年前亢奋状态”的担忧让特区政府决心铁面灭火。
  上周五,香港财政司宣布,将在现有4.25%的物业印花税基础上,额外征收新的印花税;香港金管局也宣布下调物业按揭成数上限,将价格在1200万港元及以上住房的按揭比例上限由60%降至50%,楼价在800万至1200万港元的住房按揭比例上限下调10个百分点至60%。
  各类财经媒体上,关于楼市新政的辩论总能占据显要位置。
  退房潮蔓延到市区  尽管抱怨,香港地产界却没有低估政府的调控决心。
  房地产代理机构美联集团公布,上周末以来的楼市成交量锐减80%,创2007年有记录以来的周最大跌幅。
  花旗集团、摩根大通近日均预测,香港楼价可能调整5%至10%。
  晨报特派香港记者 刘映花  ■专家观点  香港楼市调控对内地有借鉴意义  北京中原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导致香港楼市成交量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香港楼市政策比内地政策要严格很多。
  “香港部分调控政策可能对内地一直难以见效的楼市调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针对短期炒房的交易成本,预期很可能增加交易成本。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