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0-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简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年底前才正式公布,但近期国内医药企业却早已动作连连。除国家拿出100亿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让药企坐不住的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生物医药的高额毛利润。不过即使生物医药热已经全线升温,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依旧处在初级阶段。
药企备战100亿
“政策就像风向标,指向哪里,哪里的活跃度就越高,竞争也愈加激烈。”深圳微芯生物公司副总裁赵疏梅表示,“十二五规划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企业要想在最后胜出,一定要定位清晰,练好内功,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据业内人士透露,“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家还将拿出超过100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云南、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已纷纷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与支持的对象。
除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华润集团等大国企纷纷在生物医药上动起大手笔,民营生物医药企业的表现也尤为抢眼: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北京科兴、上海科华生物、深圳海王生物等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安徽安科生物、重庆智飞生物、云南沃森生物也相继“冲锋”创业板。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90%以上的生物药品均为仿生物药,市场行为也不够规范。有专家认为,由于学术界、企业界长期以来过于重视应用研究,导致生物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足;此外研发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原因。
诱人的“蛋糕”
根据200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038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预测,到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达到40000亿元的规模,超过日本和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过去十几年来,生物医药,特别是抗体药,是全球医药市场上主要的增长点,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飞速发展。而我国在过去的十年,发展的主要是小分子化学药品,生物医药进展相对较为缓慢。”礼来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陆续成功上市促细胞生长素、白介素、生长激素、GCSF等蛋白药,但在抗体药方面,中国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也正因如此,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投资机会将很多。”
施毅坦言,在欧美国家,生物医药的产品定价确实比普通化学药品要高,毛利润有的可高达70%以上,对投资方而言比较有吸引力。
不过美国维梧创投的合伙人赵晋则认为,真正吸引投资人的并非生物医药行业有多高的利润,而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及行业投资机会。“虽然生物医药行业毛利润相对较高,但其前期的资金投入也很大,投资周期一般也都在10年以上,风险普遍较高。此外由于国外生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国内的老百姓非常需要性价比较高的国产生物医药,因此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投资人关注该领域的主要原因。”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