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11月27日报道 传奇嘛,传得越离奇越成功,盗墓、江湖恩仇、乱世、家国兴衰,还有什么题材比这些加一块儿更具戏剧性呢?就编剧频繁做包袱的能力来看,必须得承认该剧的指向性和功能性非常明显 就是为了娱乐大众。
别谈什么萧马的原著是为了谁谁谁,也别提什么严歌苓的艺术加工改编,这些在通俗文化产品中都是比较没劲的东西,是制片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宣传手段。而且就我看来,此剧导演也根本没有要拔到揭露人性和时代变革的高度的意思,又或者有,但没表现出来。
简单概括,《铁梨花》其实就是一个融合了宅门戏、武侠戏、战争戏的大杂烩,集合了多种能让投资商点头拍板的商业元素,是一部在故事和拍摄上没有任何亮点的平庸消费产品。无论该剧在情节设置上多么跌宕起伏,演员表演方式多么夸张撼人,依然摆脱不了该剧在热播三个月后被观众遗忘的命运。这就好比很多人喜欢在上火车前购买一本《故事会》,用以打发短暂而乏味的旅途,那书中同样也是各类要死要活的“传奇故事”,但在到站下车之时,一定会将它留在略带体温的座位上,造福下一拨旅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