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科
最近基金业有两件事引起关注:其一,随着国内第61家基金公司首只产品破题,之前业界关于新基金公司只能从一对多业务做起的传言不攻自破。不过,该公司首只产品把“使用期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写入约定,倒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二,是公募圈人士纷纷扰扰的被双规、被边控和被查msn记录的传言。尽管这些传言大部分带有八卦成分,但毫无疑问监管风声变得更紧,管理层净化市场动作变得更大。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却巧妙的体现了监管层对目前基金业的两大着力点:一是放开基金行业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大胆创新;另一则是用更严厉的监管措施,去荡涤基金行业的违规现象。这“一放开,一查处”,某种程度上都是再给投资者传递资本市场前景看好的信心。
你可能会说,“这些跟我目前的投资毫不相干,只要我看准的基金经理没有更换,基金公司仍在健康运营,基金业绩就不会有什么大碍。”不错,但长远看,基金行业是否变得更市场化,变得更透明与健康,对每一位投资者都会产生影响。试想,如果没有更丰富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策略,你能选择的基金品种可能就只有原地踏步,而你信赖的基金经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新工具而无法施展本领。又如市场整日风声鹤唳,内幕交易违规横行,你又哪儿有心思投资?更谈不上收益了。当然,市场的完善必定会经过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有效的漫长过程。笔者认为:
首先,是基金创新产品,以及创新工具的丰富。很多年来,受制于投资工具的有限,国内基金产品的创新进程不可避免受到阻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出现,意味着未来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真正会慢慢开创新的盈利模式。从美国经验看,正是推出股指期货后,共同基金才步入黄金岁月,阿尔法策略基金、130/30基金和多空策略基金相继出现。这需要监管层与基金公司的共同协作。
其次,目前国内投资者的结构还不合理,投资文化更是缺失。一方面是投资者重短期利益,交易频率高;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一类热点产品,或某种文化,会在一段时间捧得很高,过段时间又会将其踩在脚下。美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基本面学派、技术面学派与行为金融学派为主线,其他非主流投资理念多样化发展的局面。且投资人长期健康的投资文化,嵌入到了生活的无忧保障中。
最后,监管处罚的力度还要更大。如对内幕交易、老鼠仓还需要更硬的措施,做到严查、严防与严惩不贷。
当然,这些重任的实现,离不开普通基金持有人对投资理念和投资理论的认识与实践。只有这样,我们身边的投资文化,才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开放和健康有效。同时,市场的一点一滴进步,都会使你我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