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得·圣吉(美国)
道法自然的形成关键在于变革者本身。
《第五项修炼》出版十年后,书中所描写的方法得到了实践检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第五项修炼的研究中心,并从中衍生出了国际组织学习学会。一些个人和组织通过“第五项修炼”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比如我的朋友大卫·马辛。在成为因特尔公司副总裁前,他运用“第五项修炼”所学,在新墨西哥州负责建立起一家因特尔的芯片厂,并实现了惊人的业绩——50%时间效率的提高,直接为公司节约10亿成本。如果将芯片生产的节省纳入考量,那么他所建立的厂获得的收益将比10亿美元成本的节约还要大很多。然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仍有更多研习了《第五项修炼》的人并没有获得成功。因此,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同样学习《第五项修炼》,为什么大卫马辛这样的人能成功,而更多的人却没有?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其中的原因。在2年半左右的时间里,我、奥托·夏莫、约瑟夫·贾沃斯基、贝蒂苏·弗劳尔斯进行了20多次的讨论。三分之一的对话内容收录在了《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中。我们四个都在不同的组织工作,我们的组织工作经验加起来将近70年。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很相似的经验:只有小部分的人能够获得惊人的成绩。我将对书中几个关键的理念进行介绍,帮助大家寻找问题的答案。
首先,在生命世界中,系统非常微妙。“系统”,这个词在英文中非常模煳,它有很多的意思。比如汽车是一个系统,但它与人体的生命系统非常不同。如果你把汽车的零件拆卸下来,你还可以将它重新组装。然而,如果你把人体器官摘下来,你就根本无法保证你能将它重新组装。在机器中,系统包括一系列的部件,它们互相作用,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假如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将它替代,系统又可以正常运作。有时候,当人体系统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像维修机器一样维修它。这也是西方医学的根本理念,将出问题的器官进行修复。然而,很多时候西医这种做法并不成功。这关键在于两种系统有根本的不同之处:生命体系可以进行“自创造”,而汽车不能。
这两种系统的区别并不止于此。在汽车的系统中有引擎、传动机、轮胎等不同且分开的部分;但在生命系统中,就连最小的部分都包含着整个系统。这是生命系统非常神秘的特点。生命系统中的每一个细胞,包括DNA,都是整个生命系统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个规律。当我们在夜里仰望星空时,我们能看见所有的星星,而人的瞳孔有多大呢?很小。然而整个星空都集中在我们的瞳孔之中。即使你的瞳孔只有现在的一半大,也是如此。这与大小无关。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非常不同。
但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领导力或管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关系到第二个理念。这个理念我们在10年前就已经接触到,但却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理解。奥布赖恩是一家保险公司的CEO,对于我们来说他也是位导师。他带领企业在20年间从濒临倒闭到成为保险界的领袖。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他出现过很多次。他在很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在20年的商业实践中,他发现变革者内心的状态是其促成一项变革或转变企业的根本。事实上,这也是《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的核心之一:变革创造者本身就是他们想要创造变革的活生生的体现。他们内心所体现的正是他们想做的变化。作为组织的一个部分,他们和组织这个整体的关系如同生命体一般。这或许令你联想到甘地的“第一信念”。甘地曾说:你自己必须成为你想做的变革本身。因此我们发现成功变革者的特点在于首先自己成为变革本身。
回复该发言
变革从自身开始
2 回复:变革从自身开始
qq4713814672010-11-28 15:02:40 发表
最后,这又关联到了第三个概念,即“场”的概念——一旦你成为变革的一部分,所有推动变革的因素似乎都产生了。《第五项修炼心灵篇》我的合著者约瑟夫·贾渥斯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共识性》。“共识性”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意义在于,很多无关事情的发生似乎都在无形之中帮助你做成一件事。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像进入一个“场”,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与整体联系在了一起。或许有些人会将之成为“道”,而道法自然的形成关键在于变革者本身。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