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掏钱的求着缺钱的 戏剧性的是,欧盟财长会议上债务形势严峻的爱尔兰坚决不要救助,而欧盟则逼着爱尔兰接受救助。首先,爱尔兰政府认为,自己没到需要救助的地步。 应该承认,和希腊的社会动荡、政坛争斗不断相比,爱尔兰要平静和努力得多。 对于欧盟为应对欧债危机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如紧缩、提高金融透明度、实行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努力符合《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等,爱尔兰一一努力照办。相对于希腊社会因紧缩和福利削减而导致的动荡,爱尔兰社会也平静得多,不论是反对党还是普通民众,大敌当前,普遍选择了顾全大局、共同应对。正是这一切,让人们一度把更多关注投向热闹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意大利和法国,而将爱尔兰置之度外。 事实上,爱尔兰出现金融信贷危机的萌芽并不比希腊晚,可以说是第一个陷入“次贷”危机的欧盟国家,但自18个月以前至今,爱尔兰政府一直积极努力,试图以各种调控手段自行解决问题。 早在2008年9月,爱尔兰政府就宣布,将在未来两年时间内,为国内所有银行储蓄、资产担保债券、高级债务,及定期优先支付的无担保债务提供担保,以维护金融稳定。在更早以前,即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后第一周,爱尔兰政府就已经将对个人储户的担保上限,由2亿欧元提升到10亿欧元。2009年9月,主张自由金融政策、半年前刚被挽留连任的央行行长约翰·赫尔利被打破常规地解职,换成主张加强金融管理,推行紧缩政策的前世行官员、都柏林三一学院教授帕特里克·霍诺汉。除此以外,爱尔兰政府还积极推行各项紧缩措施,以图压缩债务水平,纾解燃眉之急。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爱尔兰政府担心,一旦接受救助,就要像希腊一样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其中可能包括被要求提高公司税。爱尔兰低至12.5%的公司税一直是该国吸引外资的法宝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绝不能放弃。况且,任何丧失经济主权的做法都会招致国内民众的反感,这对一周后即将迎来议会补选的爱尔兰执政党来说相当不利。可能比希腊更悲惨 人们意识到,爱尔兰甚至可能会比希腊更悲惨。事实似乎如此,由于投资者质疑爱尔兰的偿债能力,其国债收益率近期不断攀升,11月11日更是创下了自欧元1999年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 一如希腊当初那样,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到8%以上,由于资信下降,债台高筑,加上政府囊中羞涩,人们普遍相信,政府将不得不“赖账”,这导致对冲基金纷纷做空爱尔兰国债。 11月10日的欧洲债券市场中,作为爱尔兰主权债券基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逾0.5个百分点至8.28%;令该国债券相对于作为欧洲市场指标的德国国债的息差飙升至6.19个百分点,两个数字均为1999年1月以来高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