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欧元债务危机或将卷土重来

1 欧元债务危机或将卷土重来
御宅雪球2010-11-29 04:39:13 发表
11月16日,欧盟财长在布鲁塞尔开会,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不让爱尔兰变成下一个希腊。  但事实上,爱尔兰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像希腊了:据欧洲央行预测,今年底,这个曾经创造了“凯尔特发展奇迹”的小国,财政赤字将达GDP的30%,公共债务将达GDP的100%,如果趋势继续下去,未来两年内,公共债务将达GDP的120%。  这似乎和希腊接受救助前的情况没有区别,当时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12%,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0%。显然,爱尔兰已经成为继希腊之后,最有可能在债务危机中倒下的第二个欧元区国家。


掏钱的求着缺钱的  戏剧性的是,欧盟财长会议上债务形势严峻的爱尔兰坚决不要救助,而欧盟则逼着爱尔兰接受救助。首先,爱尔兰政府认为,自己没到需要救助的地步。  应该承认,和希腊的社会动荡、政坛争斗不断相比,爱尔兰要平静和努力得多。  对于欧盟为应对欧债危机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如紧缩、提高金融透明度、实行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努力符合《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等,爱尔兰一一努力照办。相对于希腊社会因紧缩和福利削减而导致的动荡,爱尔兰社会也平静得多,不论是反对党还是普通民众,大敌当前,普遍选择了顾全大局、共同应对。正是这一切,让人们一度把更多关注投向热闹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意大利和法国,而将爱尔兰置之度外。  事实上,爱尔兰出现金融信贷危机的萌芽并不比希腊晚,可以说是第一个陷入“次贷”危机的欧盟国家,但自18个月以前至今,爱尔兰政府一直积极努力,试图以各种调控手段自行解决问题。  早在2008年9月,爱尔兰政府就宣布,将在未来两年时间内,为国内所有银行储蓄、资产担保债券、高级债务,及定期优先支付的无担保债务提供担保,以维护金融稳定。在更早以前,即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后第一周,爱尔兰政府就已经将对个人储户的担保上限,由2亿欧元提升到10亿欧元。2009年9月,主张自由金融政策、半年前刚被挽留连任的央行行长约翰·赫尔利被打破常规地解职,换成主张加强金融管理,推行紧缩政策的前世行官员、都柏林三一学院教授帕特里克·霍诺汉。除此以外,爱尔兰政府还积极推行各项紧缩措施,以图压缩债务水平,纾解燃眉之急。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爱尔兰政府担心,一旦接受救助,就要像希腊一样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其中可能包括被要求提高公司税。爱尔兰低至12.5%的公司税一直是该国吸引外资的法宝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绝不能放弃。况且,任何丧失经济主权的做法都会招致国内民众的反感,这对一周后即将迎来议会补选的爱尔兰执政党来说相当不利。可能比希腊更悲惨  人们意识到,爱尔兰甚至可能会比希腊更悲惨。事实似乎如此,由于投资者质疑爱尔兰的偿债能力,其国债收益率近期不断攀升,11月11日更是创下了自欧元1999年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  一如希腊当初那样,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到8%以上,由于资信下降,债台高筑,加上政府囊中羞涩,人们普遍相信,政府将不得不“赖账”,这导致对冲基金纷纷做空爱尔兰国债。  11月10日的欧洲债券市场中,作为爱尔兰主权债券基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逾0.5个百分点至8.28%;令该国债券相对于作为欧洲市场指标的德国国债的息差飙升至6.19个百分点,两个数字均为1999年1月以来高位。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欧元债务危机或将卷土重来
御宅雪球2010-11-29 04:39:13 发表
  和希腊经济不同,为了追求高增长率,2008年以前,爱尔兰政府依托金融杠杆,将经济重心放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这虽然让爱尔兰一度成为西欧经济增长率第一的“凯尔特之虎”,却也让它和破绽百出的国际金融体系关系更紧密,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抵抗力更加脆弱。整个经济体系和财政收入对金融杠杆的依赖,更造成如今这种“调控越积极,受害越严重”的局面,因为积极调控势必进一步挤出泡沫,而这又将导致国债资信的进一步下跌。  首先是“叮当邮件”危机,即由于地产业崩盘,房屋业主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按原先合同支付高昂的房贷本息,并选择用邮件将住房钥匙寄给银行,从而导致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秩序紊乱。  其次,金融危机可能引发挤兑风潮,而地产业和信贷业的崩盘,又将直接影响银行业的收益率,令银行陷入经营危机。  最后,这一切会导致政府债券资信破产,在市场上无人问津,造成类似希腊或冰岛的“国家破产”状态。下一个爱尔兰随时出现  欧盟担心,爱尔兰问题久拖不决只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更糟糕的作用,波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存在严重债务问题的欧元区国家,在欧元区内掀起更大范围的危机。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倾向于强迫爱尔兰接受主权债务重组体制,一方面考虑动用欧盟抒困基金,加强爱尔兰脆弱的银行体系,另一方面迫使爱尔兰将私人银行和普通债权人的损失纳入公共资产负债表,使后者分担国家金融体系的压力,避免全部崩盘。  然而这一计划在欧盟内部争议很大,一些国家,如德国、荷兰等反对欧盟动辄给予濒临破产成员国财政援助,而另一些国家 如至今还没喘过气来的希腊,则认为欧洲央行的做法会把许多国家的银行体系压垮,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对此,一部分金融学家提出变通方案,即将部分爱尔兰主权债务用其他资产交换,同时向全球买家积极推销爱尔兰的金融资产 如商业银行股权等等,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欧美里斯本峰会上,欧洲国家将向美国提出类似计划,希望得到积极回应,与此同时,爱尔兰本身也向包括中国和中东主权基金的可能买家积极推销。  然而该方案同样存在问题: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孤立主义情绪抬头,奥巴马已成“跛脚”,恐怕爱莫能助;中国和中东主权基金能否看上这些“问题资产”且不去说,即使愿意,欧盟内部怕也会争议四起。  欧洲各国所担心的,不仅是爱尔兰可能变成第二个希腊,还有是否别的国家会变成第二个爱尔兰。从目前看,葡萄牙也有滑入“爱尔兰化”深渊的迹象,如果不能遏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届时随着危机的连锁发生,欧元区的金融政策、《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存废,甚至欧元的生死,都可能重新成为争议的焦点。  据估计,爱尔兰可能需要的救助金额在450亿到900亿欧元,同时救助爱尔兰和葡萄牙的费用大概为2000亿欧元,如果波及到西班牙,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经济规模相当于爱尔兰和葡萄牙总和的三倍,届时,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5月刚刚通过的7500亿欧元欧洲稳定机制恐怕也不够用。  欧洲央行还警告,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削减财政赤字,也将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债务危机。  作者为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11月16日,欧盟财长在布鲁塞尔开会,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不让爱尔兰变成下一个希腊。

掏钱的求着缺钱的  戏剧性的是,欧盟财长会议上债务形势严峻的爱尔兰坚决不要救助,而欧盟则逼着爱尔兰接受救助。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