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一周连续三次,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稳定物价发表意见,这是不同寻常的。这凸现中国政府对当前物价问题的重视。作为中国政府负责价格总水平调控的监管机构,国家发改委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归咎于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商品价格。所以,国家发改委称,将根据国务院要求,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之前一天,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公告,对一些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通过高价销售柴油牟取暴利的行为进行了曝光和处理。
同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中国央行网站一份声明中称,中国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之前一天,胡晓炼在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中国央行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胡晓炼还说,中国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中国2010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是人民币7.5万亿元),中国应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央行各司其职,政策均处在投石问路阶段。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更受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面临更多资金流入。由于同时承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保护经济增长压力,北京不愿意单纯收紧货币政策。胡的言论即表明这一点。所以,行政手段仍是北京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资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上,北京采取有保有压。受压的仍是房地产市场。据报道,北京将在全国范围内检查房地产政策的落实情况,准备采取进一步措施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将联合评估地方政府在确保土地供应、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清理闲置土地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中国银监会还成立了工作组,对各城市银行业落实房地产贷款政策的情况进行评估。
被保的是股市。今年以来,官方不断推出紧缩政策,包括加息与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反应很大。截至周二收盘,中国A股基准指数11月以来已经累计暴跌了5.3%。
为缓解投资者近期因紧缩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刊登头版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该文认为,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反应过度。
投资者不必怀疑政策步步收紧的趋向,这是一定的。根据国内财经媒体援引某参与政策咨询人士的话报道称,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是决定经济政策的最高级别会议)上,最高决策层很可能将2011年通货膨胀目标提高到4%,高于2010年的3%。报道还称,中央政府可能将最近两年来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修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此前,我已经提示投资者把握离场时机。现在,是按照各人风险偏好,拿主意的时候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