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往阿龙家路旁的小树上,好心的村民挂上一块提示牌,提醒关注阿龙的热心人不要过分打扰孩子的生活,以免给其心理造成影响。
中国青年报11月29日报道 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喂鸡养狗,一个人玩耍嬉戏,一个人入睡……父母过世后,生活在柳州市牛车坪村的阿龙过上了独自一人的生活,尽管他还只有6岁。
去年3月,阿龙的母亲因病去世,死前她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不久后,他的父亲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这个曾经健壮的男人虚弱得无法下床。村里人开始议论,他们得的恐怕是艾滋病。对这种致命病毒的恐惧感,在这个小村庄里迅速蔓延开来。今年7月,阿龙的父亲病故时,家属甚至不愿意帮忙处理后事。
成为孤儿后,有好心人提出想收养阿龙,但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阿龙被检测出HIV抗体呈阳性(即艾滋病毒携带者)。听到这一消息,村里没有人敢和他生活在一起。就连他最亲近的奶奶,也只是隔天过来帮他做做饭、种种菜,看看他的近况。
有一次,村委计生专干覃女士走访阿龙家时,阿龙正在屋前玩耍。覃女士问他,奶奶帮煮饭了没有?阿龙回答说家里没有米了,不知道煮没煮。看到这一状况,覃女士马上替他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低保。一有空,她就会和村委干部过来看看这个孩子生活得怎么样了,顺道给他捎些吃的。前不久入冬降温后,覃女士还从家里找出两床被子送给小龙。
阿龙的命运,因为媒体的介入发生了转折。11月1日,覃女士的丈夫用“半滴雨水”的用户名在柳州市民常去的社区论坛上发了一个题为《可怜的艾滋病孤儿》的帖子,几天后,当地媒体根据这一线索对阿龙的身世进行了报道。这个家境贫寒的艾滋孤儿自立成长的故事迅速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网友评论就达4.8万余条。
11月中旬的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牛车坪村村委会办公楼见到覃女士时,各地打来的电话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他们都是咨询如何帮助阿龙的,这几天我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电话,宁波、厦门、湖南、湖北的网友还专门成立一个群,想要过来探望阿龙。”覃女士说,为了帮助阿龙管理爱心捐款,村委会还专门帮他办了一个存折,现在已经存入捐款1.2万元。正说话时,柳州的一家建筑公司来到办公室门前,送来职工捐献的3000多元爱心款。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阿龙家,这间简陋的砖房里堆满了大家送来的玩具、食品和衣服。还有好心人买了台新电视放在阿龙的床头。而阿龙正坐在床沿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开心宝贝》。
“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孩子的生活我不担心了,我现在就担心他的读书问题。不上学,将来长大了做什么?”阿龙的奶奶说。
事实上,阿龙曾经在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过一个学期的学前班。父亲去世后,阿龙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今年9月开学后,阿龙的奶奶送阿龙去学校读一年级,有家长得知后,向学校写联名信表示抗议,这些反对声最终把阿龙挡在了校门之外。
“我喜欢读学前班,因为他们都和我玩,我不喜欢小学,同学不和我玩了。”虽然阿龙并不清楚大家疏远他的原因,但他已经能明显地感受到周围人态度的不同。
所有的阻力都是来自歧视
“阿龙上学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把他放在普通的学校,不能不顾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感受;把他安排到专门的教育机构,可柳州甚至广西都没有招收这种特殊儿童的学校。”柳州市城中区河东街道办副主任唐锦雄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阿龙的教育、医疗等生活问题,城中区政府最近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