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今年有望达到10%左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11月24日晚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10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目前大家密切关注的通胀,姚景源表示,目前物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政府应该全方位解决这一问题。“近十天来,全国蔬菜价格出现了回落,表明调控初见成效。”
通胀难题须全方位解决
《中国经营报》:10月CPI同比上涨4.4%,你对目前中国的通胀及通胀预期怎么看?
姚景源:我们现在应该高度关注物价上涨。造成物价上涨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从国际上看,主要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资源和农产价格大幅上涨;从国内看,流动性宽裕是一个问题。去年M2增长27.7%,M2的正常增长速度是GDP加上CPI,再乘以一个系数,27.7%的增速显然比较高,钱多了总要找出路。从经济学原理讲,商品价格和流通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流通货币数量成反比,流动性过多,就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货币贬值。
同时,今年严峻的自然灾害不断,干旱、洪涝、地震、泥石流等不断发生;还有不良居心者散布涨价信息,不良商家形成价格同盟,破坏市场秩序。所以,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目前的物价上涨,要解决通胀问题,应该全方位地解决。
我认为,目前我们有财力、有条件解决通胀问题。我国农业多年丰收,今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历史新高,库存充裕。在国务院十六条措施引导下,政府从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入手,应当讲,目前已经稳定了通胀预期。近十天,全国蔬菜价格出现了回落,显示调控初见成效。
中国经济面临机遇与忧患
《中国经营报》:外界普遍认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回落,你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姚景源:看中国经济的高度还得回到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中来。五中全会要求我们大家要有两个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五中全会在仔细分析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之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怎么样来理解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就要把握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目前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不断的推进,城镇化不断的扩张,市场化不断的完善,国际化不断的拓展。
从供给来看,工业化的推进将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发展相比,目前中国的工业化仅仅是处在中期,中国要完成工业化进程,就意味着未来五年要着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从需求来看,城镇化大有可为。去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46%,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四分,如果单靠这一亩四分地让农民走向小康和富裕,根本不可能。要想让农民富裕,关键在于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让城市、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居收入之比为3 1,如果未来5年能全面实现农民变市民,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增长3倍。
《中国经营报》:忧患意识又如何理解?
姚景源:忧患意识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不去科学发展,不转变发展方式,不优化和调整结构,中国经济就存在三个“不”的问题——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从生产和供给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推动的,但是出现了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改造和提升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回复该发言
姚景源:中国经济增速今年有望达到10%
2 回复:姚景源:中国经济增速今年有望达到10%
薄荷希米露2010-11-29 12:51:18 发表
第一产业薄弱不强。目前物价上涨有诸多的原因,其中,农业基础过于薄弱是主要根源所在,10月CPI同比上涨4.4%,其中,3.25%是由食品上涨造成的。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低。我估计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0%多一点,这个比重比美国要低接近40个点,美国是80%。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影响到许多问题,比如影响到结构性就业,使得中国就业总量压力非常之大。按照联合国“16到65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标准,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是9.09亿,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3亿。现在更多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年轻人、大学生就业难,这也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有直接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调结构的突破口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哪里?
姚景源:在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去我们长时间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还得回到扩大内需上。扩大内需就是投资加消费。投资本身容易产生经济较大的波动,这几年始终要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另外,投资率过高必然导致消费率过低。
“十二五”期间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也就是说,把消费排到投资之前,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
从需求来看,城镇化大有可为。去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46%,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四分,如果单靠这一亩四分地让农民走向小康和富裕,根本不可能。要想让农民富裕,关键在于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让城市、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居收入之比为3 1,如果未来5年能全面实现农民变市民,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增长3倍。
《中国经营报》:忧患意识又如何理解?
姚景源:忧患意识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不去科学发展,不转变发展方式,不优化和调整结构,中国经济就存在三个“不”的问题——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从生产和供给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推动的,但是出现了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改造和提升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产业薄弱不强。目前物价上涨有诸多的原因,其中,农业基础过于薄弱是主要根源所在,10月CPI同比上涨4.4%,其中,3.25%是由食品上涨造成的。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低。我估计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0%多一点,这个比重比美国要低接近40个点,美国是80%。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影响到许多问题,比如影响到结构性就业,使得中国就业总量压力非常之大。按照联合国“16到65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标准,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是9.09亿,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3亿。现在更多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年轻人、大学生就业难,这也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有直接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调结构的突破口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哪里?
姚景源:在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去我们长时间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还得回到扩大内需上。扩大内需就是投资加消费。
回复该发言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低。我估计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0%多一点,这个比重比美国要低接近40个点,美国是80%。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影响到许多问题,比如影响到结构性就业,使得中国就业总量压力非常之大。按照联合国“16到65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标准,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是9.09亿,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3亿。现在更多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年轻人、大学生就业难,这也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有直接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调结构的突破口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哪里?
姚景源:在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去我们长时间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还得回到扩大内需上。扩大内需就是投资加消费。投资本身容易产生经济较大的波动,这几年始终要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另外,投资率过高必然导致消费率过低。
“十二五”期间要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也就是说,把消费排到投资之前,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
从需求来看,城镇化大有可为。去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46%,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四分,如果单靠这一亩四分地让农民走向小康和富裕,根本不可能。要想让农民富裕,关键在于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让城市、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居收入之比为3 1,如果未来5年能全面实现农民变市民,那么,农民的收入将会增长3倍。
《中国经营报》:忧患意识又如何理解?
姚景源:忧患意识就是说,如果中国经济不去科学发展,不转变发展方式,不优化和调整结构,中国经济就存在三个“不”的问题——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从生产和供给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推动的,但是出现了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改造和提升制造业,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产业薄弱不强。目前物价上涨有诸多的原因,其中,农业基础过于薄弱是主要根源所在,10月CPI同比上涨4.4%,其中,3.25%是由食品上涨造成的。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低。我估计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0%多一点,这个比重比美国要低接近40个点,美国是80%。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影响到许多问题,比如影响到结构性就业,使得中国就业总量压力非常之大。按照联合国“16到65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标准,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是9.09亿,这么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3亿。现在更多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年轻人、大学生就业难,这也与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有直接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调结构的突破口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哪里?
姚景源:在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去我们长时间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上,还得回到扩大内需上。扩大内需就是投资加消费。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姚景源:中国经济增速今年有望达到10%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