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在中国之八:创新之路
⊙银华基金
绽放的五朵金花在2002年开始的漫漫熊市面前黯然失色。
面对弱势市场,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对其引导的理财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反思结果是基金产品的创新。
同多数国家基金发展的规律一样,中国基金发展伊始,基金管理人始终试图以积极投资和能超越市场的形象吸引投资人,而熊市的持续使得基金不得不对这种战略进行调整,被动投资理念由此进入视野。2003年,共有3只指数型基金登场,标志着被动式管理的理财模式在中国基金业正式运行;弱市背景下,针对风险承受能力差又存在流动性管理压力的投资者,保本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20004年年初,银华基金推出的国内首只保本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基金(一期)10天售罄,创下了当时新发基金最短发行纪录。
早期基金的创新更多的是营销手段的创新,2003年出现的伞形基金更被认为是营销方式的创新。基金发起人根据一份总的基金招募书,设立多只相互之间可以根据规定的程序及费率水平进行转换的基金,即一个母基金之下再设立若干子基金,各个子基金依据不同的投资方针和投资目标进行独立的投资决策,其最大特点是在母基金内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种投资选择,费用较低或者不收转换费用,能够方便投资者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选择和转换不同的子基金。伞型基金能为投资人节约额外的申购和赎回费用,并帮助基金管理人减轻赎回压力。尽管伞型基金对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理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时,投资人对自己风险偏好状态没有清晰把握的情形下,伞形基金的确能够迎合市场。2003年,伞形基金的新发规模普遍超过了股票基金。
2002年基金出现全行业总体亏损,而17家基金管理公司累计提取管理费却达到14.03亿元,对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形象打击很大,因而在2003年早期的行业创新中,费率“创新”成为基金公司吸引投资人的主要手段之一。固定费率模式也开始松动,2003年6月,博时价值增长开放式基金率先承诺基金单位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管理人将暂停计提管理费;2003年,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送一年持有期”的费率优惠,拉开了年度基金“费率战”的序幕。此后,新基金的“三低”(低认购、申购和赎回费率)策略、老基金的费率打折、定期定额投资计划等各种费率优惠不断涌现。
基金在中国之八:创新之路⊙银华基金 绽放的五朵金花在2002年开始的漫漫熊市面前黯然失色。
面对弱势市场,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对其引导的理财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反思结果是基金产品的创新。
同多数国家基金发展的规律一样,中国基金发展伊始,基金管理人始终试图以积极投资和能超越市场的形象吸引投资人,而熊市的持续使得基金不得不对这种战略进行调整,被动投资理念由此进入视野。
早期基金的创新更多的是营销手段的创新,2003年出现的伞形基金更被认为是营销方式的创新。
2002年基金出现全行业总体亏损,而17家基金管理公司累计提取管理费却达到14.03亿元,对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形象打击很大,因而在2003年早期的行业创新中,费率“创新”成为基金公司吸引投资人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即使到了今天,创新依然是这个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或许现在回头去看,当年的创新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基金业而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