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思危
因为他头上那一连串耀眼光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软科学专家、化工专家,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这些言论具有很不一般的分量。
只是,他本人始终保持学者本色。面对媒体,他恳切希望记者把他当作一个学者、一个普通人来采访,欢迎大家穷追猛打。在他这样地位的前辈,这似乎是个特例。他总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身份开始于1998年,而学者身份则要早十几年,而且这个学者身份是永恒的。所以,他最喜欢的称唿是同志,叫官衔,总让他觉得有点生疏。
事实上因为对股市的直率言论,因为非常“爱说”,他在网上被严厉批评甚至痛骂,这在国家领导人这个层面来说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可成思危并不介意。他说他欢迎批评,学者只需说实话,不同的意见里头反而能吸取更多的养份,建言献策就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知识分子报效国家的方式。而他也自信,这些年有关资本市场建设的言论可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总让中小投资者赔钱,不是公平的股市
在沪深股市,大部分人都是中小投资者。如何能让他们形成多赢局面?成思危一再提醒监管部门要注意保证市场的公平。他一贯主张,市场应该给所有的投资者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使所有投资者得到总体上说高于债券的回报。炒股肯定有风险,说所有人都赚钱不可能,但是多数投资者,平均总体上来说,所得红利,加上分红、企业的增值,应该高于债券的回报,如果那样的话,这个股市就是健康的。所以现在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股市里某一部分人赚了大钱,而让某一部分人赔了大钱。有人说股市是你赚我的,我赚你的,因为国家并没有投钱,不能说这就没有道理,有赔有赚,但不能说让大投资者赚,让中小投资者赔,这就不是一个公平的股市。
2003年初,成思危写过一篇影响极大的文章“让股市恢复本色”,主要观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要让股市成为有效的融资和投资的场所,成为适度投机的场所。3年后,他又以“有效投融资与适度投机”来定位股市的基本功能。
2000年他被广为传诵的名言“只要不是借来的钱,可以适当谨慎投资股市……”十年来不时在各类场合被引用。而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他某些时候的谈话又被认为很不合时宜。
比如沪深股市经历了四年熊市之后,上证指数于2005年7月11日从最低点1011.5点开始攀升,到2007年8月底已达到了5218.83点。2007年11月2日,成思危发表谈话说,中国股市防止暴跌就应当防止暴涨。
但他在心里记挂着中小投资者群体。前两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语重心长地希望大家要做理性的投资者,“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心明、眼亮、不贪、手快。就是我们要在游泳中去学会游泳,在股市的拼搏中来逐渐增长才干”。他曾送给股民一句股市名言:当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你要卖出,当你痛哭流涕的时候要买进。
他更用自己的乐观心态感召着中小投资者群体:“我对股市是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他最新的观点是:现在市场正处于小熊阶段。如果今年调整工作做得好,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局,明年应该可以逐步摆脱熊市进入牛市。
“风险投资之父”
十多年来,成思危几乎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代名词,因而被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但他先后两次公开声明辞谢媒体给他的这顶桂冠。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