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当地时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谈判在该国海滨城市——坎昆如期进行。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在接下来的12天里,围绕能否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揽子协议进行磋商。
业内普遍认为,这样的协议很难通过COP16出炉。从今年德国波恩和中国天津共举行的4次会议来看,所发挥的奠基作用有限,因此各界将最终的希望,寄托在明年的南非会议。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坎昆会议,应该不会产生让人振奋的消息。
分歧中存共识
尽管“看空”坎昆会议的声音过多,但此次会议在资金技术、森林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共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近日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坎昆会议有可能达成某项协议,其中可能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转让、森林保护,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金,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等内容。
11月19日,在气候组织举行的COP16中国日现场,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峻峰称,坎昆会议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糟糕,气候谈判是一辆庞大的列车,需要一步步前行。
李俊峰表示,坎昆会议上,能够达成气候基金共识的几率很大,超过75%。而此前的10月11日,在基础四国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部长们表示,支持建立新的气候基金。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气候基金)的组建各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但在这笔钱给谁用,谁来管这个钱等细节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在上次的天津会议上,大多数国家要求将资金放置在UNFCCC下管理,坚决反对将基金交由全球环境基金(GEF)管理。
乐施会政策倡议经理苏培健说,要在UNFCCC名义下,建立新的全球气候基金体系,从2013年开始管理气候基金。同时在决策中,要确保发展中国家及弱势群体的发言权。
诸多问题需厘清
在COP16上,发达国家能否做出新的减排承诺,成为气候谈判列车前行与否的关键。
此前,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指出,COP16有望达成一份旨在减排的全球气候协议,但这取决于各国的努力和政治意愿。
他继而称,美国不会答应“发达国家必须做出减排承诺”这种事情。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相悖。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减排空间,这也是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但是,对于规定了发达国家截至2012年减排任务的《京都议定书》,作为缔约国之一的日本,开始旗帜鲜明地反对延长第二承诺期。
上周,日本环境省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副大臣南川秀树表示,仅将《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延长 “毫无意义,也不恰当”。世界头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并不受该议定书约束。
杨富强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分歧,是COP16最为困难的地方,现在这种分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在一些气候专家看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尚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之美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忙于应付,势必会冲淡气候谈判。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