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03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认为“11—14岁”是孩子系统了解性知识的最佳年龄,只有12.1%的人选择“10岁以前”。
事实上,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因此,在小学就进行性教育,是最为必要和科学的。
调查中,对于可供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有效渠道,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书籍”,最后才是“学校”、“家长”。
由于缺乏有效的性教育,孩子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今年5月,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等单位进行的第一次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结果公布:有22.4%的未婚青少年有性经历,其中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高达51.2%。
这一系列相关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坦言,虽然全国已有1/3—1/2的学校开展了性教育课程,但青少年更多地处于一种“自学”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筠指出,学校和家庭是性教育的“两大阵地”,但我们在这两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主要是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观念守旧。中国长期处于一个性禁锢的文化环境中,性是一个敏感话题。父母年轻时,就没接受过教育,如今为何要跟孩子说?
二是因为知识匮缺。许多家长不知该怎么说,于是将责任推给学校。但学校应试教育压力大,课表太满排不进去。此外,性教育涉及到性隐私,而孩子们的发育有早有晚,学校难以做到有针对性。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建议,性教育要从儿童需求出发,用科学、形象、具体、适宜的内容加以引导。这就需要更多有专门知识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但目前这方面的教师培养还跟不上,亟需加强。
张玫玫则强调,我们最应关注的,是青少年自己希望知道什么。不同年龄段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最后,性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国外性教育有妙招
日本:从小学教到高中。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性器官图。日本初中、高中还会设立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新加坡:推出多媒体“成长岁月”。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重心放在严格控制性行为、性年龄上。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叫《成长岁月系列》。
芬兰:每天讲故事。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荷兰:在餐桌上和孩子讨论性。荷兰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父母则会在餐桌上和孩子讨论这方面的话题。(生命时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