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学生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学生……


我收藏的爽吧……


优势资本吴克忠:思路决定出路 靠底气赚钱

1 优势资本吴克忠:思路决定出路 靠底气赚钱
vivi1988132010-12-01 19:28:35 发表

优势资本吴克忠
成立已经8年的优势资本,在今年上半年狠狠地出了一次风头。今年计划投20个项目,“未来希望每年有10家所投企业上市”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优势资本总裁。其领导的优势资本,今年上半年短短半年时间里,竟六次出现在刚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招股说明书中。
成立已经8年的优势资本,在今年上半年狠狠地出了一次风头。
这家之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竟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六次出现在一些刚刚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招股说明书中。
2010年3月30日,中宇卫浴在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主板上市,其中有优势资本的身影。
4月21日,碧水源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其中也有优势资本。
4月27日,数字政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5月20日,雷士照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5月27日,优源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6月11日,山东博润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些公司中还是优势资本的身影。
为什么一夜之间如此多的项目“开花结果”?这家管理着20亿元人民币和3亿美元的优势资本的掌门人究竟是谁?
早报记者日前找到了他——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今年46岁的吴克忠,在其位于上海浦东南路的优势资本总部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吴克忠的年龄不大,他的办公室也不大。或是由于早年做过“教书匠”的缘故,吴克忠看起来文质彬彬,他待人热情,侃侃而谈却又思路清晰。
“教书匠”成名
吴克忠,196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1987年,他从上海交大毕业,并选择了留校任教。当时,他的专业是技术经济。
但两年后——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筹备证券交易所,上海交大顺势率先开设证券课程,吴克忠便顺势主动申请将教学转向了证券领域。
“当时中国证券市场一片空白,所有的知识都要重新学习。”作为首批踏入证券领域的学者,吴克忠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专业优势,但仍然需要做大量的课外作业。
不过,努力的回报来得也很快。在这一中国证券的启蒙阶段,吴克忠很快成为上海知名的证券研究者。
上交所成立后,刚刚创刊的《上海证券报》慕名邀请吴克忠撰写股评。吴克忠凭借数量经济的分析功底,从公司改制与永续经营的层面来分析股票,一改市场上盛行的K线图等单纯的数据分析方式。这一独到之处,使吴克忠的股评渐受股民们的追捧。
据说,在每周的股市分析会上,吴克忠要面对台下成百上千的股民指点江山,其声音还通过电话与喇叭,传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分会场。
“第一桶金”
1992年,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刘明康,在报纸上看到吴克忠关于证券市场和企业改制的文章,觉得非常有见地。他随即派人邀请吴克忠回到家乡——福建考察,为几家具有上市潜质的企业出谋划策。其中有曹德旺的福耀玻璃。
当时的福耀玻璃还坐落于福清市高山镇。曹德旺自1983年承包了这家破旧的乡镇玻璃小厂,八年奋斗,将福耀玻璃打造为福建知名的民营企业。1991年,福耀玻璃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公开发行原始股的企业,每股价格1.01元。
在那个资本市场混沌初开的年代,很多人都对股票一无所知。在大家脑子里原始股的概念,不过是几张花花绿绿没用的纸,甚至还有人说曹德旺是骗子。反正,福耀原始股的公开募集很不受待见,甚至还有买了原始股的很多小股东要求退股。
但这一切,恰恰给了吴克忠施展才能的机会。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优势资本吴克忠:思路决定出路 靠底气赚钱
vivi1988132010-12-01 19:28:35 发表
吴克忠在破旧而又热火朝天的福耀工厂里,见到了曹德旺。当时的曹德旺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天三顿都在食堂里凑合,长期晚上睡在玻璃厂里。而真正让吴克忠决定牵手曹德旺的是,这个看似农民般的厂长具有独特的市场眼光。
那时,全国各地都拥有中小型玻璃厂,管理粗放、技术落后,都以生产普通的平板玻璃为主。如果一直在这样低壁垒的市场中竞争,别说上市,活下去都难。曹德旺却独辟蹊径看到了汽车玻璃这一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
“思路决定出路”,这是与记者的交谈中吴克忠多次重复的一句话。在吴克忠看来,福耀玻璃前景一片光明,只不过此时还缺一样东西——钱。于是,吴克忠下定决心推动福耀玻璃上市。
接下来,吴克忠一方面在福建当地,帮助曹德旺以两三块的价格回购小股东退掉的原始股;另一方面,他在上海充分调动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资源,发动了一系列的公关攻势,在股评会上极力向股民推荐福耀的原始股等——福耀玻璃的原始股开始在上海变得奇货可居。
1993年,福耀玻璃成功上市,其股价从2元涨到近50元。
由于作为回报曹德旺当时曾赠予吴克忠3万股福耀玻璃原始股,同时,吴克忠自己也曾筹资买过“奇货可居”的福耀玻璃原始股。换算成现金,在这时候,吴克忠已经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万元。
这一年,吴克忠29岁。
优势资本登台
但对于已经拥有200万元的吴克忠来说,还是用那句“思路决定出路”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200万现金,即使做一辈子老师可能也赚不到这么多钱,让吴克忠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继续深造充电。
1993年7月,吴克忠远赴美国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学习,拿到金融硕士学位后,他闯进了华尔街,先后就职多家专业投行机构,从事帮助企业上市的卖方业务和私募基金投资的买方业务。
一直到2001年“9·11”惨剧。吴克忠判断,美国经济很可能就此出现大逆转,步入长期衰退期。羽翼渐丰的他开始筹划归国事宜。
恰在此时,一位老友向吴克忠伸出了橄榄枝。此人名叫陈荣——先前也曾玩股票,但后来通过创立中路实业成为国内最大的保龄球设备供应商,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
在陈荣看来,吴克忠资本运作的视野超前,在华尔街积累了丰富的私募基金运作经验,还拥有畅通的海外筹资和上市渠道,可以将国内的优质企业推向海外资本市场。
两人优势互补,一拍即合。2002年底,吴克忠成立优势资本,合伙人是吴克忠和陈荣,其中吴是最大的个人股东。优势资本初期资金规模1.1亿元,出资人包括陈荣和一些美国投资者。
“西瓜皮”理论
曾有很多人问吴克忠,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做PE。
其实,当年福耀玻璃的上市已经为吴克忠打开了一扇门。吴克忠一直认为,二级市场上,再好的股票也只是百分之几的增长,而一级市场则是多少倍多少倍的增长。
而抛开资本逐利的考量,吴克忠也直言不讳地谈及自己转战PE的初衷,“因为我觉得我比别人专业。”
这是吴克忠的底气。在这一刻,坐在记者对面的吴克忠,也才更像一个精明而自信的生意人。
从优势资本其后的发展之路上来看,吴克忠的“专业”绝不仅仅在于其金融知识的“专业”,而且还体现在他对于企业发展思路的“专业”上。
吴克忠在谈及选择一级市场时曾说,“与其在二级市场上去猜测别的企业家想什么,不如让别人来猜测我们想什么。而且很多企业家还根本就没有想法,做企业像踩西瓜皮一样,滑到哪算哪。”
“西瓜皮”之说可谓言简意赅。简单地说,这些年来,吴克忠干的活就是帮这些企业拿掉脚底的西瓜皮,走上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吴克忠取得自己应得的丰厚回报。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优势资本吴克忠:思路决定出路 靠底气赚钱
vivi1988132010-12-01 19:28:35 发表
比如,今年刚刚上市的山东博润实业有限公司(山东博润)是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食用酒精、玉米胚芽及饲料,属于传统消费性企业。山东博润曾想把自己定位为:融到资后往酒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丙醇、丁醇……因为深加工部分利润高。
但吴克忠认为,往深加工方面发展,附加值是更高,但产品只能销往一些化工企业,市场空间却越做越小了;所以企业应该往纵向扩张,把食用酒精做大,在注资后,山东博润马上并购了一家黑龙江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正是企业定位的调整,现在山东博润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这一案例也成为拿掉“西瓜皮”的一个缩影。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吴克忠选择帮企业出谋划策也有一个难言之隐——目前PE太多、竞争太激烈,吴克忠经过数次挫折后发现,原来好项目只能靠自己去培育。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吴克忠的优势资本突然崛起的原因。
“快鱼吃慢鱼”
“今年前三季度,优势资本已经投了14个项目,四季度可能还会再投6个项目,全年共20个项目。”吴克忠透露说。
吴克忠直言,“现在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解读优势资本,吴克忠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除了发现项目的价值,还有一点就是发现项目的能力。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到处找项目,走街串巷,碰运气偶尔找到一个项目。”现在,吴克忠已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渠道的建立上,正在编制一张筛选项目的“天罗地网”,他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一个系统性发现项目、专业化发现价值的网络。
而对于所投企业的上市目标,吴克忠称,今年优势资本将完成11家企业上市,“未来,希望每年有10家企业上市。”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