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博客)
针对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周四采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李稻葵表示,应该有序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这已经是人民日报两周内第三次发表对股市支持的文章,显示出官方对维护股市稳定的坚定立场。
李稻葵表示,美国推行的新一轮的宽松政策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由此衍生的大量热钱将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目前中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必须避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我们的货币存量已经创了世界纪录。只有把这个事情管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热钱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市场管理好,它的价格不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资金出走的动力就会大幅度减少。
李稻葵认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的挑战。当下中国可以从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着手,减缓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序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股市的方式,把资金逐步地引出来。同时也要有序地让资金出国投资,前提是有序的、可控的,逐步出国投资。
李稻葵称,目前出国投资的机制已经有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全面地、系统地提升,值得研究,去逐步地放开,让百姓多一些投资的渠道,不仅仅是从上海的A股、深圳的股票市场投资获得收益,也可以出国去投资,通过投资我们一些贸易伙伴的金融工具,来获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份回报,这个是大有可为的。
此前,人民日报已经在两周内两次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表示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要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人民日报原文:
人民日报专访李稻葵:应将存款引向资本市场
人民日报近期文章:
人民日报:股市应成为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人民日报:抑制通胀不以牺牲股市为代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