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E/E9/E975D09A348CB4D35C5903C0855A4FD0.jpg)
南都漫画:李亮
传承与接班人:
300万民企的现实焦虑之4
富不过三代,这是自人类有史以来反复被提及的财富魔咒。
富二代接班,作为一个阶层的崛起,代际转移或更迭,总是伴随着第一代创业者的雄心代代消减或者转化,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企业基业常青,显得愈发意味深长。
接班人的能力与素养关系到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家业常青、成为百年老店的大前提。
虽然对富二代企业家的培养还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富人群体或是阶层已经形成。一个稳健的社会形态,往往有与其相匹配的伦理支撑,让人忧虑的是,今天富人群体虽然已然成型,但与之相配套的健康、成熟的财富伦理却没有形成。对富二代企业家来说,会高尔夫、骑马、茶道等等并不是重点;真正需要的是“人的教育”。
突破“代际锁定”
全国工商联2009年编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对“富不过三代”似乎做出了佐证 中国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其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然而,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二代,能够成功传承至第三代的仅占10%-15%。“富不过三代”成为高悬于家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代际锁定”是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困境之一。即代与代之间通常会锁定在同一个产业上,商业文化背景相同,依赖的市场网络基本相同,生产技术知识也相同。
屡被提及的案例是 超同“猝死”。浙江超同集团曾是浙江第二大化纤企业,年产值最高达到16亿元。然而这家企业几年前关门歇业。超同“猝死”释放出来的信息没有走出“代际锁定”说 两代人之间存在高度相同的交易方式,第二代当家人吴李明在这个产业中越做越欢,形成了低层次产业的路径依赖,原因就是约束条件没有大的变化,企业缺乏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足够激励,当外部风险发生时,企业不堪一击,关门歇业。
不可否认,无论是从教育背景、知识储备还是从大时代背景来看,今天的富二代与父辈已截然不同,其中有些可能已做出新的选择,打破这种“锁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突破“代际锁定”,长江商学院教授腾斌圣解读了依靠多代传承发展下来的“Zegna(杰尼亚)”案例。Zegna的西装卖几万元一套,但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代就是做面料的,第二代把企业往前带了一步,开始做西装,逐渐做到了世界最好的男士西装品牌。第三代战略的创新是自己开零售店,不只生产,还销售,而且发展到国际化。到了第四代,就开始做男装的休闲品牌。第五代还扩展到女装。他们力求每一代都要在企业上打上烙印,企业的创新和家族的壮大做到了平衡,而不是内斗。
企业是家族的管理是职业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管理方式和治理结构上的转型,也是富二代们要面对的烦恼和使命。
在初创阶段,企业的发展壮大依赖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往往依靠个性非常强烈的人物,而不是管理机制特有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是:企业的内部治理通常不采用正式的机制,例如董事会,而是以关系为基础的隐性合约来规范关系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富二代继承人不一定具备这种特质,企业换代很可能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面对上述情况,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告诉南都记者,第二代接班,要突破上述障碍,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道路,学会管理授权,用制度化的管理让别人发挥自主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