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资金紧张时,违规高息揽储必然登场
11月27日,一个饭局之上,老刘8000万的存款变得奇货可居。
“卖8000万的存款,3天,收1%利息啊。”老刘是广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所谓的“卖存款”,就是老刘让客户将资金暂时放到指定的银行中去。
饭桌上的三个银行客户经理开始琢磨该不该拿这个钱,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计算着。临近月末,他们所在的银行考核存款的力度突然变得很大。
原因很简单,各银行突然陷入前所未有的资金紧张之中。2010年前10个月,银行多放了6.88万亿贷款,11月前3周新增贷款市场风传已近6000亿元。而2010年全年,政府计划新增贷款只有7.5万亿,额度几乎全被用完。
另一方面,银行流动资金在骤减。随着近几个月通胀压力骤增,10月银行系统储蓄存款减少7000亿,人民银行不得不多年来首次加息。到了11月,两次提高准备金率又冻结了银行约7000亿资金。一来一去,银行系统减少了1.4万亿资金。
但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反而加强了。银行内部已有消息说,监管部门已着手部署考核“日均存贷比”,并强化对银行75%的存贷比(贷款与存款之比)的考核。实际上,部分银行现在的存贷比都已经明显超过了这个监管红线。
于是,各家银行很普遍地加强了对存款的考核,而客户经理们也不得不随着上级考核的指挥棒转。
“抢储”混战,擦边球满天飞
现在饭桌上,三天1%的价格,还是让来自国有银行省级分行的两个客户经理面露难色——这个报价涨得太多了。今年6月,1亿的资金存一天的佣金费用为20万,相当于日利率千分之二,而现在随着资金的紧张,8000万三天就要付80万,相当于日利率超过千分之三了。
来自股份制银行的兄弟豪气很多——他是其银行内的揽储高手,今年以来揽了8亿的存款,银行发给他的奖金高达150万,奖金比例约千分之二,这在广州各银行中属于最高水平。
筹谋了半天,三人决定瓜分这8000万:奖金高的兄弟一人独揽4000万,在他们看来,临近月末,即使是千分之五的日息也可以接受。
“很多支行都存在着上亿元的资金缺口,如果不在年末之前冲刺达标,员工的饭碗都有可能受到威胁。”一位银行员工说。
踏入12月,预期央行会在年末前再一次加息几乎成为市场上多数人的共识。但实际上,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应对资金的紧张局面和汹涌流出的储蓄存款,并为来年第一季度按惯例的大规模放贷准备粮草,早就“暗自加息”了。
按照中国目前的银行管理,银行贷款利率可以协议浮动,存款利率则由央行管制。因此,各家银行“血拼”揽储,不得不“水下潜行”——并不提高账面利率,但实际利率却以各种名目暴增。
手续费就是其中之一。一位江苏的专业融资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两年的年末,都为缺钱的银行通过了“资助”,“只是今年的需求比往年更多”,他提供月底5000万存款冲任务,5天之内收取费用1%。
在浙江,甚至有人以“组团”的方式投资存款获利:十位资金大户各出300万,凑成了3000万元,仅一天即共获得银行的10万元费用收益,每人分到1万元,人均“日进万金”。
除了向这些大户“募集”存款,银行向公众揽储也是不遗余力。各出其谋,存款即送礼:从今年初的蛋糕券、电影票,到电饭煲、紫砂壶、咖啡机,再升级到数码相机、手机、上网本,以及抓人眼球的金条,不一而足。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