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程婴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心不小……从头到尾他没有以一个英雄姿态出现,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者,原来怎么活着,现在还怎么活着,这个太难了”,在日前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站在价值观的十字路口的陈凯歌如此的解释了他对于“赵氏孤儿”这个题材的改编创作——具体于这部新片《赵氏孤儿》中,则主要是通过影片的后半部分呈现出来,表达陈凯歌的“士”的精神及文化里的“弑父成长”的传统。
“士”的精神:
“我们过去讲士农工商,把士放在第一位,士是什么人?就是平常养尊处优,碰到关键时刻让你挺身而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觉得在《赵氏孤儿》里,程婴是民做了士该做的事”,陈凯歌导演也曾在访谈里解释了他所理解的士与程婴之间的关系。
如果按照《左传》的记载,程婴是赵朔的朋友,但在当时很难去接近庄姬夫人,而纪君祥的元杂剧版《赵氏孤儿》便把程婴设置为大夫,使得他与要生孩子的庄姬夫人接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陈凯歌版则沿用了这人物的身份设置,并为他与韩厥之间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而如何是“士的精神”呢?在《论语·泰伯》中曾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换句话说,也即士应该要志于仁并坚定不移的实践仁(“杀身成仁”便是古代的一种高尚道德标准),即使死而后已。影片《赵氏孤儿》里的程婴虽然不是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的所作所为则贯穿着士的精神,无论是开场不久的他的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赵孤,还是后半部分不想赵孤跟随屠岸贾学艺差点拔出了屠岸贾的佩剑而反目成仇,再到最后的自我的杀身成仁……虽然说影片的结尾并不像《史记·赵世家》里所记载的自杀成仁,但陈凯歌版的安排他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依然接近于这种很传统的士的精神,提升了影片的主题。
弑父成长:
“最后两个父亲同时被两把剑刺入各自身体的时候,这孩子才真的成了孤儿”“如果彻底取消复仇,会让人觉得挺突兀。我没想颠覆这个故事,毕竟屠岸贾滥杀无辜,这是不能原谅的”,陈凯歌还如此的阐述了影片的结尾的改编。
其实,在《赵氏孤儿》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里,也有伏尔泰的改编版、林兆华的话剧版等,让赵孤最后放弃了复仇,但陈凯歌版还是沿用了历史里更加常见的复仇结局,与此同时,陈凯歌也让赵孤因为弑父而完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孤儿”与“长大成人”。
“弑父成长”的文化母题在传统文学文化里(尤其是欧美国家地区)比较常见,如儿子一辈的复仇或完成父辈未曾完成的使命(最近热映的《哈利波特7》便贯穿着弑父成长的母题),而在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中,编导为赵孤安排了三位“父亲”,即生父赵朔、养父程婴及义父屠岸贾,陈凯歌也用细节刻画出赵孤与屠岸贾之间的父子情深的一面,如屠岸贾在赵孤身陷囹圄时,尽管明知他是赵氏遗孤还是在犹豫后挺身救人,而被暗算后赵孤更是执意相救……毕竟屠岸贾与赵孤之间有十多年的相处,直至程婴临死赵孤才终于复仇刺杀了义父……
影片前半部分是通过屠岸贾暗算“国父”而嫁祸赵家灭门并权力迸发,后半部分则通过赵孤的“弑父”而形成了唿应,并完成了赵孤的文化意义上的成长。
回复该发言
弑父的成长:评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结尾改编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