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乌在建的物流场站
10月31日,是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部委,要求各地上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的大限。在国家部委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清理后,《中国企业家》记者走访了西部的贵阳与东部的义乌,对地方融资平台运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融资平台仍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四部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实施细则”,并未能迫使地方政府即刻向地方融资平台挥刀。各地融资平台,仍在不断膨胀过程中。并且,“国进民退”,与“地方融资平台”高举的债台相互成就。并且,“国进民退”,与“地方融资平台”高举的债台互相成就。同时,“地方融资平台”也成为高房价的幕后推手,大量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借款,均靠地方政府卖地还款。在一些地方,土地价格已占楼面价格的35%~50%。
“贵阳市一共10个融资平台,向我们汇报情况。市银监局把贵阳下面县(区)的融资平台也算上,说一共有58个。”贵阳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怀舟解释。
贵阳只是地方融资平台爆发增长的一个缩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在政府无条件追求增长和银行将借贷当成政治使命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数量由4000家暴增至8800家。
来自监管层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66万亿元。在金融危机未曾爆发的2008年初,这个数据仅为1.7万亿元,短短两年时间激增4.5倍。
2010年10月3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份对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贷款的专项调研报告。报告称,至2010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将升至9万亿-10万亿,2011年则将升至11万亿元规模。
11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2009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倍,债务率高达300%。很多人据此担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源之一。”这也成为此次四部委联手清理融资平台的主要动因。
旧体制“还魂”
需要管理层重视的是,不仅仅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认为,更深、更长远的问题,是融资平台无所不为、与民争利,变成了“国进民退”的重要载体。
上世纪末,义乌即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所有国有企业,均变更为股份制企业,就连自来水公司,国有股份也仅占16%左右。但现在,义乌国资又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占自来水公司56%的股份。
未来20年,义乌规划投资190亿用于物流场站建设。无论是承担此项建设的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义乌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均表示,这些建设将由“自己”全资进行,不会引入民资,因为,“我们算下来,这个到最后,肯定是有钱赚的。”尽管目前义乌民资对于物流场站的建设也有意愿涉足。
截至2009年底,义乌国资共涉及经营性企业26家,资产总额260.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11亿元。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义乌出席全国县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现场会时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规划出台县级国资监管的指导意见。此举进一步引发社会担忧,国资将再次全面扩大势力范围。

地方融资平台的暴增,通常与大量的建设项目上马相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