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投资银行(EIB)与中国财政部12月3日签署了一份5亿欧元的贷款合同,支持气候变化减排项目。“截至目前,欧投行已经对中国发放了17.55亿欧元的贷款,”欧投行副行长玛格达莱娜·阿尔瓦雷斯·阿尔萨(Magdalena lvarez Arza)在欧盟驻华代表团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与阿尔萨在北京签署的《气候变化贷款二期协定》(CCFLⅡ)将用于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及相关污染物排放。这是双方第二次签署同类贷款合同。
二期贷款将主要投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项目、能源效率提升项目、捕获及使用或储存温室气体项目以及造林项目。实施期间,贷款优先权将给予那些可更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的项目。“欧投行的支持将使很大范围内的机构受益,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直辖市、公共事业机构以及包括公私合营/公私联营的公司。”阿尔萨说。
第一笔5亿欧元的贷款合同在2007年12月签署,根据《气候变化框架贷款协议》,这笔贷款80%的金额已获得批准。阿尔萨称,用第一笔气候变化框架贷款,估计每年可以减排300万吨二氧化碳,希望二期贷款能取得同样好的效果,“现在正值各国齐聚坎昆气候大会共商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之时,这笔新贷款恰逢时机。”
欧投行对华气候变化框架贷款,是一项规模巨大且投资多样化的投资项目,专门为支持能源和工业行业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排放而设计,具有贷款时间长、无承诺费和项目准备周期较短等优惠条件。
欧投行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在1957年宣告欧盟成立的《罗马条约》签署次年即告成立,每年贷款额约为450亿欧元,约是世界银行的2倍。其宗旨是提供融资帮助欧盟实现其政策目标,北京首都机场扩建项目、江西林业项目及海南风电项目等都受益于欧投行的“绿色”贷款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共计贷款1.18亿欧元,用于被毁水库和森林的重建。
据悉,欧投行专设了一笔30亿欧元的能源可持续性和供给安全便利项目,主要用于投资非欧盟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提升项目,而此次提供给中国的5亿欧元贷款是该项目的一部分。
去年底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迅速蔓延整个欧洲市场,11月22日,爱尔兰正式接受欧盟总额85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当下是否是向中国提供贷款的良好时机?据此,阿尔萨表示,欧投行的投资计划是长期性的,不仅针对某个国家,而是面向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目前得到的成果是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300万吨,从这个数据可知该投资是非常有效的。
“欧投行在欧洲大陆也没有停止其投资活动,增加了欧盟内部的一些贷款项目,以刺激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贷款项目不会给欧洲内部的经济带来其他负担,”阿尔萨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