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安琪《第二个家》专辑封面。
(文/三石一声)谢安琪这首张国语专辑《第二个家》真的花费了她不少心思来筹备,从前期构思到概念企划再到选歌、录音,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直困扰她和团队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她在粤语专辑中的特色延续到国语专辑中去,或者说怎么样能在国语歌曲中塑造出一个谢安琪的新特色。“其实我可以选择做和粤语专辑一样的东西。以前只谈香港,我现在也可以谈世界、谈饥荒,可我不想题材太宽,很难和乐迷接触。第一张国语专辑我希望可以简简单单。”这是谢安琪的看法。于是,我们最终听到了这张四不像,很难教人喜欢的《第二个家》。专辑听来听去,最好听的竟是去年已经录好的《兰花指》和今年上半年曾被人诟病的《拾年》这两首老歌。余下的作品,实在很难让人打起精神。
诚然,谢安琪的唱功不赖,歌曲选题角度也颇为独到,比如她以前唱《亡命之徒》看似惊悚实则是唱香港巴士司机开快车的疯狂行径,唱《祝英台》借古喻今控诉社会对待男女不公、竞争不平等的现象,她也为香港发声用《呐喊》唱出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到如今亚洲经济中心的拼搏大气,更不用提类似《港女的幸福星期日》、《字里行奸》以及《喜帖街》这样的能勾起香港百姓日常生活甚至是集体回忆的杰作了,不过这些优秀的表现也仅仅是在谢安琪的粤语专辑中。
谢安琪之前出国的国语歌《那碗粥》、《欢送会》实在是让人为她捏一把汗,歌词的平庸倒还是其次,最让人惊讶且难以接受的是,谢安琪的发音太孙燕姿了!是的,谢安琪很“孙燕姿”的发声方式一直延续到这张新的国语专辑《第二个家》当中,当然我们不能对一个歌手的天生嗓音做过多要求,所以如果《第二个家》的音乐内容能够像孙燕姿那样精彩起来,倒也能挽救嗓音方面给人难以接受的初印象。可惜并没有,谢安琪在粤语歌坛表现出的草根性、音乐精彩程度到了国语专辑中通通不见踪影,只留下像白水一样平淡的台湾式流行乐味道,再加上李焯雄是专辑的填词主力,谢安琪更是不幸沦为了一个质量上乘却毫无创新能力可言的“发声机器”,方大同创作的《脆弱》、吴青峰词曲包办的《再见》、徐佳莹作曲的《第二个家》还有苏打绿小威写的《我想》分别被谢安琪唱得很“方大同”、很“苏打绿”、很“徐佳莹”,唯独让人能听出些谢安琪味道的,便是开头提到的那首《拾年》和另一首《爱情预购》,因为这两首歌的创作者分别是CousinFung还有周博贤,都是谢安琪的老搭档。由此可见,默契这东西要比贪新鲜、玩变化神马的给力多了。
在香港已经搏到“草根天后”的谢安琪这一次转换跑道唱起国语歌实在有些得不偿失。熟悉并喜欢谢安琪的歌迷对她这一次的出辑有着难以抑制的失望,而那些完全不认识谢安琪的歌迷若听过《第二个家》专辑,恐怕对于谢安琪的印象应该仍旧是零,最多留下个“这人唱歌挺孙燕姿”的看法。
无独有偶,最近另一位在香港颇有建树的女歌手何韵诗也发了国语专辑《无名·诗》,虽然结果有褒有贬,但至少何韵诗身上的香港味道没有流失,音乐中的大爱精神也还在,甚至何韵诗像个“女神经病”的音乐表现更是有增无减,所以何韵诗给不认识的人留下了还算挺深刻的印象,这远比谢安琪放掉粤语市场又没有在国语市场讨到好处的结果好很多。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