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中国基金业规模就达到3万亿。三年过去了,尽管多了数百只新基金,但中国基金业规模仍在3万亿原地踏步。这样的怪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第九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基金业人士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力争解开内在症结。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忧心忡忡地说,不解决这个问题,再多几百只基金,总规模说不定还是只有3万亿。
让基金首发不再重要
62家基金公司对6家大银行渠道,这是一个很悬殊的对比。在如此一边倒的格局下,新基金的营销规模几乎完全取决于银行渠道是否卖力。但不少银行渠道是基于新基金营销的奖励或迫于销售任务,其营销上的卖力体现在劝客户赎回老基金,去买新基金。
在论坛上,很多基金业人士希望探索更多的销售方式,开发出更多的新客户,同时通过深化服务,留住这些新客户。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指出,市场营销变局有四种,一是交易所基金,包括ETF、LOF等,二是直销,三是网上交易,四是成立销售公司或者利用保险代理人的队伍。
好买投资CEO杨文斌期待在2至3年内出现100至200家专业的基金销售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重要的基金销售渠道,帮助投资者理财。
海外人士也赞同这种尝试。BMO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Edgar Legzdins介绍,美国一些传统的销售渠道如银行等,在基金销售方面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投资者就会寻找其他渠道。第三方的销售渠道不仅仅是在卖产品,而且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异常重要。
基金业人士也认真反思自身的问题。海富通总经理田仁灿说:“为什么发了这么多基金,总规模没有增加,原因是我们的市场逻辑是错的。”他指出,这个逻辑就是IPO逻辑,重首发,然后又拼命地去赎回,受益者是银行。他希望努力去建立一些新的、能够达到和客户直接交流的渠道,通过中介销售渠道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从而“逆转IPO是唯一扩大规模的路径。”
深刻理解投资者需求
如果解决了这些销售上的问题,让基金新发不再成为无用功,中国基金业规模能增加多少?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从各种理财产品的数据对比中深切感受到基金业的弱小。他介绍,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约90万亿元,信托产品规模也上升得很快。
易方达总经理叶俊英说,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包括信托公司的资产增长都这么快,主要在于他们提供了收益比较稳定、预期比较明晰的产品给投资者,而中国基金业在3万亿徘徊不前,是没有深刻理解和满足投资者的需求。2006、2007年为投资人赚了100%多,2008年亏了60%,去年又赚了不少,算下来总体是给投资者赚钱的,但赚钱的预期不稳定。
“大部分投资者因为对投资回报没有预期,就不会把增量的钱放到基金里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于华指出,为什么客户对基金行业如此谨慎,卖基金如此困难,一方面是竞争的压力,一方面是基金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善,必须提供新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出新的需求。“这是行业向前走的最重要一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