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地通胀不断升温,估计11月份CPI增幅将介于4.8%至5%之间,中央已实施针对性的控制粮食价格措施。由于预期未来通胀上升压力较温和,加上成熟市场出现通缩,笔者相信,明年商品、原材料价格应该不会如2007年般炽热。
目前全球耕地不断减少,城市化令农民数目下降,粮食供应没有增加,而需求却因新兴市场中产阶级人士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不断上升。在此情况下,唯一的解决方法便是基因工程,借以增加产量。
全球股市在上半年受到欧美、新兴市场退出政策、欧债问题、美国修订金融法案、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新兴市场陆续加息等各项因素影响,令美元汇率上升至88.708高位,市场更担心出现双底衰退,促使全球股市大幅调整。考虑到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仍然欠佳,美国近期推出QE2。从美国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情况未有转坏,只有失业率仍未改善,但这绝对是执政者的死穴,若处理不当,随时可令民众不满。
美国此次推出QE2惹来新兴市场颇大反响,从在首尔举行的G20会议便可见一斑,新兴市场纷纷落闸排洪,包括中国、印度、巴西、韩国等,而且不断升级,势必对股市带来不利影响。
欧债问题再起涟漪,加上朝鲜半岛冲突事件等因素,成为进一步拖累股市向下调整的借口。但在中国盛传再次加息的情况下,港股仍能稳守于22600点水平,可见底部的支撑力相当强劲。
至于美元汇率方面,预期上升至81-82就差不多了,除非欧元再次下跌。现时各方均认为欧元将下跌至1.1,低于1.2,但往往未能下跌至该水平的机会较大。
虽然资源及粮食价格上升引发通胀,但大部分出现通胀国家今年以来股票指数也取得了双位数的回报,相信与高通胀、高息率等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有关。
东骥基金研究部认为,在高通胀及加息的环境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受加息影响较少的行业,包括医疗、科技、高价消费品及收租股(或REIT)等。而中资银行股在加息期间也可受惠于息差扩大。加息或令资金从房地产流向股市,这可令证券股受惠,这类股份还有并购概念的溢价。
谈到高价消费品股,不少读者觉得价高。然而,随着内地经济急速发展,内地富豪愈来愈多,可是内地的投资渠道主要是楼市和股市。而中央又不断打压楼市,股市则波动大。在两大投资渠道不能有效疏导资金的情况下,高档消费品成了富豪们投放资金的好地方,相关企业的盈利自然可看高一线,其股价亦能水涨船高。
另一冷门行业殡仪业也值得关注,中国人愈来愈富有,也愈来愈相信命理、风水玄学之说,而且行业竞争相对较少,消费者一般也较少讲价,令其边际利润可以保持高水平。可惜在港上市的公司不多,包括仁智国际、中民安园、中国生命、中福控股及问博控股等。
平衡型投资者可考虑房地产信托基金,如领汇等,或维他奶等高息股,既可收息、又有机会升值。(作者系华富财经“庞知灼见”宏微观基金分析专家、东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