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A股市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劲反弹之后,随着11月12日A股跳水162点,市场再现震荡下调态势,仅仅几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便回归到2800点上下,并且维持持续调整,您怎么看这样的调整?
孟亮:我认为,近期市场下跌更多来自于市场对前期快速上涨的修正,期间的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成为影响因素之一。在流动性充裕、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及政策呵护的总体大背景未改变的情况下,未来跨年度行情依然乐观。短期调整会给布局跨年度行情的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十二五”规划隐含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可能大家都对明年的流动性非常担忧,因而对后市的态度发生改变。流动性收缩了,跨年行情还会有吗?
孟亮:从行情评估的角度出发,决定行情的支撑因素取决于三个方面,其中包括估值、业绩及流动性。
从估值看,目前市场已经经历了一轮涨势,但总体市盈率仍与2009年的低点持衡。其中沪深300平均市盈率在16倍左右,与今年高点时创下30多倍的数据相比比较合理。
从业绩方面看,三季报显示,A股上市公司业绩同比上升36%。明年经济总体、上市公司业绩仍会呈现增长局面。
而在流动性方面,研究数据表明,10月份以来,中国股市日均成交量已经递升至4000亿到5000亿的规模,这说明国内的流动性是充足的。由此可见,大盘“活跃市”的众多特征已经基本构成,跨年度行情可能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证券报记者:那么明年的通胀不影响投资吗?
孟亮:从产能方面来看,目前中国的产能是充足的,就制造业而言,制成品基本上涨压力并不大,现在主要集中在供给相对偏紧的农产品方面,其中不乏炒作的成分,如果这方面得到控制,近期热议的全面通胀风险并不是很大。
从货币政策来看,明年货币政策整体上可能会从“宽松”定调为“稳健”,边际上货币将往回收。而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浮出水面,“调结构”将成为主线,促增长将转为保增长,经济增速将保持适当步伐。
另一方面,通胀加剧,消费类股反而有机会。从基本面出发,受美元影响,投资者考虑到资产类股票的风险,关注点转向具备长期确定性增长的消费类公司。特别是在“扩内需”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消费类公司有望长期表现优异。
目前我国的GDP的比重在世界经济体占到8.5%,但是我们的消费只占全球消费的5%左右,这明显跟我们GDP水平不匹配。
从当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来看,消费类公司表现较好,如食品饮料、医药、零售等。除了当下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导向作用,消费行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以及在弱势中彰显出的成长潜力,同样是投资者看好消费类股票的重要因素之一。展望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大消费时代刺激内需消费效应值得期待。国投瑞银指数基金经理 孟亮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