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丙奇:资料图
2010年11月,网易教育频道专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以下为专访全文。
一、谈写作:推动中国教改就要不断写作,持久关注
网易教育:今年4月,熊教授的新书《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出版。这也是您出版的第四本关注中国教育的著作。多年来笔耕不辍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熊丙奇:我的四本关于中国教育的图书——《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教育熊视》,和你提到的这本《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所写的内容,都是如何解决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初,我关注的主要是大学教育问题,而随着对教育发展关注的深入,已经涉及学前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但实质差不多,即受困教育制度。而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持久的关注,这也就是我不断坚持写作的动力所在。
网易教育:截止到现在,您是否有统计今年一共发表了多少篇教育时评?
熊丙奇:到11月15日,今年发表的教育时评大约460篇吧。但这些评论,其实有不少“重复”。时评本应该是速朽的东西,但中国教育的问题的一大特点是,每年总是上演去年、前年已经发生的旧事、丑闻,于是,很多“教育观念”,换上一个新的由头后,又获得新生。或者说,很多时评文章,反复说的就是基本的教育常识。看得读者都不耐烦了。
网易教育:从熊教授的网易博客可以看出,今年发博文的频率更加快了,3月份发布76篇时评,有的还是在凌晨发布。教学、写书、写时评,这么多事情,您是如何做到的?
熊丙奇:今年发的博文确实比较多,但3月份没有76篇吧?——一个月发布最多也就是近60篇。我有比较好的作息习惯,大概从大学时起,就一直坚持早上5:00过起床,然后就开始工作。包括双休日也是如此。2005年我在学校被评为正高职称后,有人开玩笑地告诉我,你不用再那么勤奋了吧,但实际上,最近这五六年,我经常引以为豪地就是我比较勤奋,所谓笨鸟先飞。在一次给学生的讲座中,我谈了我的“勤奋”,第二天,有同学对我说,熊老师,我上网查了一下,勤奋使人长寿的。
二、谈教育:希望中国的教育改革不再是一个传说
三、谈青年:中国应该涌现更多的“韩寒”
四、谈自己:也曾沮丧,但从未失去希望

熊丙奇:资料图
二、谈中国教育:希望中国的教育改革不再是一个传说
网易教育:今年一季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度引起热议。您也曾试问2010年能否成为教育改革年。回顾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您如何评价教改纲要的推进和落实状况?
熊丙奇:2010年是教育改革年,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部署20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所提到的。如果从今年教育系统的两件大事看,这是比较贴切的。这两件大事,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与颁布,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也是落实和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但如果要从教育改革的推进看,离教育改革年还有很大差距。
网易教育:真正落实教改纲要的目标,关键的推动力或要素在哪几方面?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