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截至12月2日,共计有47家次的阳光私募机构参与了16只新股的IPO询价,其中有7家次获配。而从询价情况看,多数私募机构的报价在发行机构给出的报价区间下限,表现出私募机构谨慎参与的心态。
对此,有参与询价的私募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私募在参与询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实地调研,对被询价公司进行严格的资产和盈利状况调查与分析,更多的是参考券商的报告,尤其是只能依据发行商的报告报价,因此心里并没有底。
这其中,先后被10家保荐机构推荐为各自的询价对象、成为被推荐次数最多的私募机构——江苏瑞华投资共参与了13次询价,仅成功获配力帆股份 。江苏瑞华投资也是新股发行改革后,参与询价最为积极的公司。
从各家机构询价时的报价来看,多数私募机构表现出一种谨慎参与的心态。在47家次的报价中,仅有14家次报价高于最终发行价,多数私募机构的报价处于发行机构给出的报价区间下限。
统计显示,大连港成为16只新股中私募机构最感兴趣的股票,共有9家阳光私募机构参与询价。最终上海证大投资、北京市星石投资、广东新价值投资等3公司有所斩获。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大连港盘子较大,其所属行业也相对简单,且二级市场同类企业较多,可比性强,也就更有利于私募提出合理的报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信托产品进行询价的私募仅有广东新价值、北京市星石投资、朱雀投资以及中融信托旗下两只私募产品,而其他私募机构多以自有资金参与申购。上述私募人士认为,这反映出阳光私募机构在参与询价时普遍存在流动性方面的问题。目前私募机构单只基金的规模多数在1亿-3亿元之间,要一下子拿出较多的资金参与网下配售,对于私募机构来说不容易。
对此,广东新价值的邱伟表示,目前广东新价值在询价中主要采取中庸的策略,确保以最合适价格得到配售股份;而在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方面,则采取获配股份总金额控制在该只基金总规模的10%以下的配置策略,并选择目前手中仓位最低的基金作为配售对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