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感101主持人罗毅)从事我这个行当的人总会被人问起,如果做某个活动需要找艺人那么该找谁,具体点说,就是什么价位可以有谁来成为备选。看到这个开头,会不会有经纪人或者歌手感到一阵紧张?请放心,我不说商业机密,我也不爆料,我只是觉得每每被问起时都无从回答。
首先,真的是什么价格就代表这个歌手的价值么?当然我懂市场运作的道理,但是这些年来,众多有实力有音乐价值的音乐人在商业推广时遭遇了难以统计的悲惨境遇。我一直期盼着能有活动主办方说,“我们不计价钱,就要有水平的!”可是你知道,即便是以推荐音乐分享音乐为主旨的各大小音乐节,也得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歌手的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几年音乐节上有很多来自台湾地区的主流歌手频频出现的现象。比如张震岳,他到底属于哪个范畴?答案是不重要:他可以在主流市场大开个人的或是拼盘的演唱会,也可以在PUB里以打碟DJ的身份化名搞high所有人,更可以在潮流界搀和着联名出帽子T恤夹克衫。
接着,如何去判断一个歌手是不是值这个价钱?这个问题是换位站在出钱的主办方立场来思考。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人气,比如选秀出身的歌手一度占据了各大排行榜和各大活动的备选名单,他们通过电视节目在最短时间内积聚了最广大的群众基础,这就是人气的来源,但致命性也从此而来:这些人气能不能化成“买气”?不是说唱片(你知道,现在还说卖唱片这件事,是不是快成笑话了),而是说这个歌手若是做了某产品的代言,他/她能不能促进销量的问题。这最实际,活动主办方最看重的也是这一点。附带说一句,即便没有“买气”,若是能拥有媒体喜欢的本事也可以,这种喜欢包含两种可能:一是EQ非常高,八面玲珑,总能给媒体想要的内容;二是总是负面缠身,总能被苍蝇逐臭占领八卦的重要位置。
以上算是我的一点疑惑和思考,说实话还真是挺纠结的一件事。最近又被问起有什么乐队可以推荐参加某个商业活动,这真是难倒我了,因为口碑和市场在摇滚乐队这方面简直又是另外一个课题。内地真的很难有哪个乐队能把二者很好结合起来,这究竟是乐队的错还是市场的错,抑或是我们媒体的错?究竟是我们带坏了市场,还是我们没给受众应该听到的好推荐?一颗颗上好的夜明珠,它们或者藏在民间的某个人家,尘封于世;它们或者被机缘巧合地推出在市场上流转,怎奈识货之人总是难觅,一个个粗鄙买家总是亏待这样的光明之物;它们或者干脆终于被伯乐发现,然后束之高阁不再与凡间相见,所谓养在深闺无人知……
可是即使我们解决了识货这个难题,会看夜明珠的人姑且不难找,也没办法在短时间里迅速培养起大众会买夜明珠的技能。我多么害怕,辛勤叫卖和推荐之后,买家欢天喜地只知包装精美却无从欣赏珠子的美好,直接捧着珠子的包装回家细品,可怜的夜明珠们滚落一地,坠不到玉盘上也只能在土里暗淡化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