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基金经理王亚伟
王亚伟的成功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如果有人在2005年12月认购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并采取红利再投资的分红方式,那么今天他投入的资金已经涨到了13倍,10万变成了130多万。在以公开数据说话的公募基金领域中,这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而这一故事,也造就了王亚伟传奇般的投资生涯。
细碎的阳光投射进“七彩云南庆丰祥”茶楼,透过窗户望出去,阳光下的金色银杏,分外璀璨。想像中,中国“最牛基金经理”应该是意气风发,侃侃而谈。而这天,当真实的王亚伟坐在面前,他却是显得那么平和谦逊,文静敦厚。
王亚伟是目前在位的三位从业时间最长的第一代基金经理之一,管理着中国累计净值最高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今天中国的证券市场中,鲜有人不知道王亚伟。
也许中国股市深藏着超越王亚伟投资业绩的高手,但是王亚伟的身份始终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他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中国最基层的普通投资者——基民。
投资工作给我快乐
王亚伟与证券业结缘是在1995年。那一年,出于对证券投资的兴趣,王亚伟成了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一名普通的研究部经理。1998年,国内基金业开启,华夏基金开始筹建,王亚伟加入筹备组,正式开始了他的基金投资职业生涯。这一份工作,一干就是12年。
“没有人能够记住第二名!”在2005年之前,王亚伟虽然业绩不错,但并没有创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骄人成绩。
然而,2005年,似乎成为王亚伟事业的重大转折点。“如果你能够见到王亚伟,一定帮我问问2005年他去美国是不是有什么奇遇或者顿悟,为什么回国之后业绩这么好!”当记者把一个年轻基金经理的疑惑说给王亚伟听时,他笑了,“真的没有什么奇遇,当时是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三个月里和另外三十名同学一起在学校学习,并参访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美国之旅,让我能够跳出中国相对封闭的市场,从历史角度和国际视野来观察当时国内市场所处的阶段,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思索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
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2007年,王亚伟一战成名,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2008年股市“大熊”,但在这一年,王亚伟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成为“最抗跌”的基金管理人;2009年,市场快速反弹,王亚伟又成了“股基王”;在市场反复震荡的2010年,他继续书写着骄人业绩的传奇。
面对如此多的“标签”,王亚伟最喜欢却只有一个——“基金经理”!今年,王亚伟辞去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一职,引发市场关注,对此王亚伟笑言:“基金经理是我的主业,投委会主席是辅业,我这是进行主辅分离,为的是更聚焦于主业。”
“有人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的基金经理,所面对的是巨大的压力、无时不在的诱惑、偶然的满足、频繁的挫败、短暂的掌声和永远的遗憾!为什么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你依然能够心无旁骛地坚守在公募基金投资一线?”
面对记者的疑惑,王亚伟笑言,“我喜欢做投资。世界上有很多工作是重复性的劳动,而投资对我而言,每天都是新鲜的,有很多东西需要关注、学习。作为公募基金经理,为普通老百姓理财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喜欢做的事情又同时对社会有意义,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链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