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消息,市场一直关注的中国私募债券将于近期进行试点,明年正式推出。
私募债券破冰
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一年前就表示,要推出私募债券来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直到今年8月底,有关私募债券的发行规则指引才获交易商协会理事会的原则通过,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随后,协会又多次召集银行间市场多家承销商,就私募发行的有关规则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非金融机构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方式只有公开发行,但随着债市扩容,此种发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员袁新钊表示,公开发行必然意味着要不停地公布财务状况,这对于一些信用资质基本面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认为,私募债券的推出,对那些有发展潜力、但目前达不到公募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谓私募债券,是相对于公募发行而言的定向或非公开发行,是发行者向200人以下的投资者发放的债券。据统计,2009年全球共有6979笔私募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8万亿美元,而中国在此市场上还是空白。
40%发债“红线”有望突破
在2005年短期融资券推出后,中期票据又在2008年面市,企业的发债规模急剧膨胀。但现行的《证券法》规定:“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40%。”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一大障碍。
“这个规定从国际惯例来说是比较少的,只有韩国曾经有过债券业务不能超过4倍的规定,更多的国家没有。”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债券分析师周余说。袁新钊认为,40%的“天花板”限制了很多高等级的企业,很多企业债务融资额度基本上达到了30%以上,继续进行融资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一商业银行人士表示,40%的限制是针对公开发行,并不适用于非公开发行,只要投资人在200人以下,就算私募发行,可不在40%的约束范围内。
对于设立40%“红线”的目的,陈业认为,是限制企业的杠杆率,使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有一个比例的限制。“一个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要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市场环境来决定,40%的‘红线’更多是站在监管层的角度,有点带有一刀切的性质。”
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经弃守私募债券融资40%的“红线”。
私募债流动性受关注
“私募债券的流动性应该会比公募债券差一些,这点是肯定的。”周余表示,如果允许它在适当的投资者范围内转让,私募债券流动性会有所提高,在利差方面会比一般的公募债券高一些,这对投资者是一个保护。
根据海外经验,私募债券的流动限定在私募定向投资者范围内,不得转让给非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美国的私募债券在面市之初就有规定,投资者在购买后的两年内禁止卖出。直到1990年监管部门颁布了“144A”规则,允许在至少持有1亿美元债券的大机构间进行私募债券的买卖,这才取消了两年持有期的限制。
袁新钊表示,如果私募债券能够转让,肯定会增加它的吸引力。“如果不能转让,实际上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只能是持有到期,这对于一些基金或一些更看重短期收益的机构来说,参与的热情不会太大。”
由于流动性直接关系到债券的定价,西南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薛娇认为,出于对私募债券低流动性的补偿,它的定价要高于公募债券。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