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沪指暴跌5.16%失守3000,人民日报质疑国际投行操纵股指牟利
高盛或许没有想到,11月10日向客户发出的一份与A股无关的短期交易报告,会在12月初于内地引发巨大争议,并被认为和操纵股指相牵连。
对于这一质疑,高盛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朱悦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断然表示,高盛并没有看空中国,相反,在该公司的经济研究与策略研究团队迄今发出的中长期经济与投资策略报告中,仍然看好中国股票的表现。
本报记者昨日获得了11月10日报告的英文版,借以觅得该份“阴谋论”报告的部分台前幕后。
争议回溯
11月12日,A股暴跌162点,第二天内地多家媒体报道认为下跌可能与高盛当天发表的一份报告有关。
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另一份却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撤出。不少媒体因此得出正是高盛造成A股“黑色星期五”的结论。
高盛于11月17日通过媒体作出回应,称作出报道的媒体根本没有见到这份报告。该行认为中国股市短期内有回调可能,但跌幅限于个位数百分比内。由于中期趋势向好,此次下跌将是逢低买进的好机会。
此后,《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1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有某国际投行涉嫌操纵股指牟利,导致11月12日股市大跌。随后,市场消息称该“国际投行”正是高盛。
随后又有内地知名财经媒体于12月2日撰文称,高盛引导主力资金利用中石油在上证指数中的影响力,进而影响沪深300指数,并达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之间进行对冲操作。甚至指出,不排除由高盛充当马前卒,索罗斯背后大资金运作,通过QFII共同导演A股暴跌的可能。
一时间,高盛被推到了中国股市的风口浪尖。
一份与A股无关的报告
引发市场争议的那份报告究竟为何物?由何人撰写?
朱悦解释说,高盛的股票交易策略部门的确在11月初左右发布过一份报告,这个报告并非由高盛中国的团体撰写,而是由高盛位于伦敦的投资研究团队做出。该团队在2009年曾出具一份报告,列出全球各个市场资产的推荐策略,其中一个是关于香港H股的长仓交易。
“大家知道,今年9及10月的香港股市表现很优秀,所以他们(伦敦团队)在今年11月12日左右,出具这份报告,称有些交易已经赚钱,而由于目前市场并没有更多的催化剂因素向上推高股价,因此他们建议获利了结。”朱悦说,“但事实上,关于中国股票的部分在厚厚的全球投资报告中只占两页,而有关中国的内容也只有两三行。”
本报记者昨天获得了上述报告的英文版,该报告日期标示为11月10日(星期三)。正如朱悦所说,该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向投资者表示,高盛已经结清(close)他们的一个H股长仓,“因为它的回报已经高于我们的目标价。”报告作者(NoahWeisberger等四人)说。
报告给出获利了结的理由是,当时美国的经济数据出现了好转,与此同时,其推荐的中国股票(指H股)在过去两个月(指9~10月)出现了强劲的升幅,但受到通胀的影响,中国(在11月10日再次)提升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同时市场预期将有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出台,在这种情况下,再持有上述头寸的风险/回报指标已经不再吸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