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凌晨从《赵氏孤儿》的首映场出来之后,我就给这部电影写了一篇观影感受。那时候对这部电影的印象还很新鲜,想得不多,要说的不少。写了一整版文字,被网吧电脑自动重启给全弄没了。正应了电影里程婴的那句话:这就是命……现在回头再看《赵氏孤儿》,想得更多,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已不如初。
【故事:人性只是前提,良心才是主题】
导演在宣传这部电影时几次强调,让故事回归人性。但这部电影却没有给你讨论什么是人性,它只是把一个已定义好的“人性”作为一个基础,然后把故事放在这个基础上发展。
这个基础是——情和欲才是一个人的基本属性。是人的“欲”推动了故事发展,而发展过程必须合“情”。所以“人性”只是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赖以成立的一个前提。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良心。
这部电影召唤的不是英雄,是良心。
所以那个被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的程婴可以歇菜了!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并不需要那样的人物。人一旦被“英雄”化,那么这个人无论是源于什么样的原因而做出的行为都会被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替换掉。替换掉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就不是良心,而是“大义”。
“大义”虽然没什么不好,但离我们太远,还是良心离我们近点儿。
程婴救孤就是典型的良心行为。在电影里的剧情发展,没有给他面临自己儿子与别人儿子之间选择的机会,才使得这个“良心行为”能无污染的保持到底。从而成全了电影主题的表达。
韩厥放孤也是良心行为。韩厥抢孤行为的源动力是保命,证明他是有良心的。庄姬以死大大加重了韩厥的良心压力,使他放孤。
屠岸贾看上去应该是电影里最没良心的一个人了,然而他杀人的原因与目的也只是消灭自己的敌人。包括灭赵家满门、杀公孙杵臼在内,也只是在消灭敌人的道路上“神档杀人,佛挡杀佛”。他会接受程婴的投靠,以及在最后听到赵孤的唿救返回去救赵孤,说明此人不是没有良心,而是他的底线很低,甚至比一般水平线还要低,所以他能够很轻易地违背良心做事。
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良心的高度也就不一样,违背良心的难度也就不一样。
十五年后,程婴在说到他和韩厥为什么要救赵孤的时候,屠岸贾很准确地总结出是为了良心,并说换了自己或许也会这样做。这“或许”一词可看做是他十五年后对十五年前的状态的摇摆。如果你对屠岸贾在听到赵孤唿救而返回就赵孤还有印象的话,你一定也注意到他并没有对敌人赶尽杀绝。这些都说明了一件事——这十五年里屠岸贾发生了变化。变化就是他的良心被逐渐唤醒。
唤醒屠岸贾的良心的那东西,叫做“情”。所以导演怎么敢让一个有良心的人主动牺牲情而去成全义呢?那是一个悖论。
终归而言,《赵氏孤儿》还是一部有情的电影。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