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碧月发
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一份义薄云天的男儿义气,一种震撼人心的无私精神,被人传颂了千百年,感动了千百年;让人久久为之感慨,为之钦佩。
三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为了一名不相干的婴孩,一个牺牲了妻儿,从此孤家寡人,茕孑半生;一个舍弃了性命,舍生取义,保全友人骨血;一个毁伤的容貌,自此仕途中断,一生潦倒。他们或许当不起忠肝义胆,却当得起义薄云天;他们或许没有赤子之心,却有英雄之骨!
《赵氏孤儿》,如此有名的一段历史传奇,那些男人之间的故事,那般慷慨激昂,却终究只是传奇而已。它不融入生活的元素,便总显得那般不真切,故事中每个人都那样伟大,让人觉得不真实。于是在这部同名电影中,那些平淡的凡尘烟火的元素一个个的融合进来,画面一帧一帧的闪过,好似那些事情就真的在眼前发生过一遍,忽然间就觉得,那个故事,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吧?也只不过是这样的而已。那些伟大神圣的东西,一直以来不过是人们的臆想罢了。所谓英雄,在褪去光环后,也不过是普通人,有自私有虚荣,有七情六欲……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审视那段历史,我们愿意相信的,肯定是如电影里所演的这般的情节。
从我的个人角度而言,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其实是那些细微的生活化的私心,每个人都有私心,这样才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庄姬,那个风华绝代的公主,她是国君的妹妹,嫁给年少有为的将军赵朔,公公是相国,多么和睦美满的一家,却偏偏逃不过该来的劫难。她在临死之前,以一个母亲的私心告诉程婴,不要让孩子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是谁,不要让他报仇,就让他过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一个母亲最无私的爱,试问:有哪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一长大就陷入上一辈人的恩怨仇恨中去?让他一辈子活在仇恨痛苦中?所以,那是她作为一个母亲最简单的愿望:儿子能平淡安康幸福地过一辈子……其他的都不重要了,逝者已矣,何必要让活着的人为了那些而痛苦呢?程婴的妻子,那个普通但是幸福的女人,同样是因为一个母亲的私心,她上交的孩子是赵家的孩子,她想一直守着儿子,不让儿子受到半点委屈,却没有料到,这一点点的私心,不仅害死了自己的孩子,还害死了自己……而公孙杵臼呢,他舍生取义,对得起老友赵氏了,却辜负了程婴,程婴将妻儿交予他,他却终以对赵家的那点私心,用程婴的儿子替了那赵氏孤儿,可怜了那个孩子,还没来得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莫名其妙的做了替死鬼。说道程婴,他原本只是一个市井郎中,中年得子,妻儿安康,闲时和老友喝喝酒,日子怡然自得,本该就这样幸福地过完下半辈子生活的,却意外的因为给庄姬夫人出诊而卷入那场劫难中,被一步步逼到了妻儿俱死的境况下,伤心欲绝的他在仇恨的驱使下,忘记了庄姬夫人的遗言,他发誓要让屠岸贾生不如死,于是带着赵家的孩子做了屠岸贾的门客,让屠岸贾看着他慢慢长大,看着他最后亲手杀了自己。报仇,是他的私心,却苦了孩子。与历史上描述的程婴相比,这个程婴似乎太过于懦弱了,胆小怕事,除了看病抓药外一无是处,可是他却无比真切,触手可及的感觉。他是一个平凡人,却做了不平凡的事。
到了最后我再来说那个叫韩厥的男子,在赵氏孤儿这段历史里,对韩厥的描述只不过是只言片语,是说赵武长大后在士大夫韩厥的帮助下成功的诛杀了屠岸贾,仅此而已。可是电影里却没按这样来刻画,在电影里韩厥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保全赵氏孤儿这件事中,他甚至比公孙杵臼还重要。
回复该发言
赵氏孤儿》--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2 回复:赵氏孤儿》--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xixi16012010-12-08 02:19:14 发表
如果说公孙杵臼是因为和赵氏交好所以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赵氏血脉的话;那么程婴便是由于无意中卷入了那场纷争中,然后被逼着一步步走到了后来那般境地;那么韩厥呢?他是屠岸贾手下的一名将军,他奉命去捉拿赵氏孤儿,他也知道一旦自己放了那名婴儿,便会性命不保,可是在看见庄姬夫人哀求的眼神后,他终究是放了他们。
记得到最后屠岸贾说了,韩厥那么做,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可能每一个热血男儿都想像他那样做,可是不顾自己的生死做到了的,只有他一人而已!屠岸贾的那一刀,不仅砍在了他的脸上,更砍到了他的心上。他们是英俊明朗的少年将军,前程大好,那般优秀的好儿郎,应该会引得无数妙龄少女暗倾芳心吧?可是那样的一刀,自此以后,一条可怖的刀疤横贯半边脸,那大好前程毁于一旦,电影里没有提他后来的去向,可是想象一下,他那样的一张疤脸,后半生的日子,该是怎样的呢?看着他,总有一种悲凉的情绪弥漫开来,那个本该纵横四野,驰骋沙场的男儿,就这样被一条刀疤毁去了一生。所以他仇恨屠岸贾,任谁都会这样的吧?他和程婴一起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烈的记忆,一起谋划如何杀了屠岸贾报仇,一起喝酒,一起哭笑,终成莫逆,这样的一段男人间的友谊,让人忍不住为之泣泪。韩厥是电影中一个心理比较复杂的人物,由最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容貌尽毁,再到后来一心想报仇……经历了好多阶段,每一个阶段心理变化都不相同,很不好演绎,可是黄晓明却将那些心态在荧幕上一一的展现出来,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人拍案叫好。
回复该发言
记得到最后屠岸贾说了,韩厥那么做,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可能每一个热血男儿都想像他那样做,可是不顾自己的生死做到了的,只有他一人而已!屠岸贾的那一刀,不仅砍在了他的脸上,更砍到了他的心上。他们是英俊明朗的少年将军,前程大好,那般优秀的好儿郎,应该会引得无数妙龄少女暗倾芳心吧?可是那样的一刀,自此以后,一条可怖的刀疤横贯半边脸,那大好前程毁于一旦,电影里没有提他后来的去向,可是想象一下,他那样的一张疤脸,后半生的日子,该是怎样的呢?看着他,总有一种悲凉的情绪弥漫开来,那个本该纵横四野,驰骋沙场的男儿,就这样被一条刀疤毁去了一生。所以他仇恨屠岸贾,任谁都会这样的吧?他和程婴一起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烈的记忆,一起谋划如何杀了屠岸贾报仇,一起喝酒,一起哭笑,终成莫逆,这样的一段男人间的友谊,让人忍不住为之泣泪。韩厥是电影中一个心理比较复杂的人物,由最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容貌尽毁,再到后来一心想报仇……经历了好多阶段,每一个阶段心理变化都不相同,很不好演绎,可是黄晓明却将那些心态在荧幕上一一的展现出来,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人拍案叫好。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赵氏孤儿》--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xixi16012010-12-08 02:19:28 发表
其实整个电影的故事主线很简单,就是一个市井郎中在偶尔的机缘巧合下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中,然后与韩厥一起救出了赵氏孤儿,公孙杵臼舍弃性命,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妻儿,韩厥容貌被毁;而后程婴和韩厥忍辱负重,将孩子抚养成人,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却因为融入了许多的元素,整个电影便充实而丰满起来,不至于空洞。
拣几个细节来说说吧:
第一个,程婴去赵府为庄姬夫人把脉时,带了两条鱼,走到门口时他将鱼放在了雪地上,有一个特别的镜头是专门特写那两条鱼在地上拼命的挣扎,好似在象征着府内的人在做无谓的挣扎一样,这是电影里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蒙太奇效应吧,两者对照,让人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
第二个,程勃长大一些后,屠岸贾送他一把剑让他去房顶上找,然后让他从房顶上跳下来,说会接着他,程勃毫不犹豫的跳了下来,没想到他的干爹却没有伸手接住他,然后屠岸贾告诉他:记住,谁都不能相信。这一段应该是将那个相同的从西方传来的小故事融入了电影中,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电影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又同时体现出了屠岸贾生性多疑易猜忌的特点,可以说运用的相当巧妙,不得不让人赞叹;
第三个,韩厥和程婴商量着如何探出程勃是否将他俩的事告诉屠岸贾了,于是就合着演了一出双簧,韩厥的那句:“你怎么能让他跑呢?他跑了我们怎么弄啊?这就是你程婴教出来的孩子……”让人在一片悲戚的氛围中还能笑出声来,这样的心理跨度,让人不得不去赞叹黄晓明的演技,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把握的相当好,相当的细腻,感情也很到位,难怪有人说很难给黄晓明定位,他本身那张帅气的脸总让人认为他属于偶像派,可是他本身的实力却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另外,我想说说屠岸贾这个形象,作为一个反派角色,他不仅狠辣多疑,最重要的是他心中也是充满爱的,这样说显得有些纠结,可事实的确如此,他为了纪念庄姬夫人和那个他认为死了的孩子,在赵氏的故居上,建起了学堂,他爱程勃,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些感情,都是真真切切的。他不择手段,却也有真性情的一面,他心狠手辣,却渴望去爱和得到爱。我根本无法去怀疑王学圻老师的演技,很显然,他不愧是影帝,任何角色都能驾驭自如,无可挑剔。
若说起这部电影的瑕疵,就我的观点而言,我觉得应该是对长大后的赵氏孤儿赵武形象刻画的不够好,没能突出他应有的性格和骨气,他的变化有些过于快了,让人一时接受不了,感觉没投入太多的感情,整个人物不够饱满。可是后来又觉得整部电影的主旨其实不在这,便才不过于的纠结。
最后拉上帷幕的那瞬间泪无声的滑落,那几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结束了,可历史还未结束。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英雄传颂着,他们还会继续被传颂下去,只是,他们是神圣而遥远的。而许多年后,当我给我的儿孙再讲起这个故事时,或许依稀会记起,这个故事里的那些人,曾那么真切的被演绎过,他们曾那么真实的出现过……我好像曾经亲眼看见过那些故事的发生……那时的我,想必会泛起淡淡的笑意,轻轻的给他们念出一首古老的歌谣:
将军谈笑弯弓,秦王一怒击缶。
天下谁与付吴钩?遍示群雄束手。
昔时寇,尽王侯,空弦断翎何所求?
铁马秋风人去后,书剑寂寥枉凝眸。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燕赵少年游侠儿,横行须就金樽酒,金樽酒,弃尽愁!
愁尽弃,新曲切莫唱别离。当时谁家女,顾盼有相逢?
中间流连意,画楼几万重。
十步杀一人,慷慨在秦宫。
泠泠不肯弹,翩跹影惊鸿。
奈何江山生倥偬,死生知己两峥嵘。
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覆手空。
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
问英雄,谁是英雄?
回复该发言
拣几个细节来说说吧:
第一个,程婴去赵府为庄姬夫人把脉时,带了两条鱼,走到门口时他将鱼放在了雪地上,有一个特别的镜头是专门特写那两条鱼在地上拼命的挣扎,好似在象征着府内的人在做无谓的挣扎一样,这是电影里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蒙太奇效应吧,两者对照,让人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
第二个,程勃长大一些后,屠岸贾送他一把剑让他去房顶上找,然后让他从房顶上跳下来,说会接着他,程勃毫不犹豫的跳了下来,没想到他的干爹却没有伸手接住他,然后屠岸贾告诉他:记住,谁都不能相信。这一段应该是将那个相同的从西方传来的小故事融入了电影中,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电影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又同时体现出了屠岸贾生性多疑易猜忌的特点,可以说运用的相当巧妙,不得不让人赞叹;
第三个,韩厥和程婴商量着如何探出程勃是否将他俩的事告诉屠岸贾了,于是就合着演了一出双簧,韩厥的那句:“你怎么能让他跑呢?他跑了我们怎么弄啊?这就是你程婴教出来的孩子……”让人在一片悲戚的氛围中还能笑出声来,这样的心理跨度,让人不得不去赞叹黄晓明的演技,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把握的相当好,相当的细腻,感情也很到位,难怪有人说很难给黄晓明定位,他本身那张帅气的脸总让人认为他属于偶像派,可是他本身的实力却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另外,我想说说屠岸贾这个形象,作为一个反派角色,他不仅狠辣多疑,最重要的是他心中也是充满爱的,这样说显得有些纠结,可事实的确如此,他为了纪念庄姬夫人和那个他认为死了的孩子,在赵氏的故居上,建起了学堂,他爱程勃,把他当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些感情,都是真真切切的。他不择手段,却也有真性情的一面,他心狠手辣,却渴望去爱和得到爱。我根本无法去怀疑王学圻老师的演技,很显然,他不愧是影帝,任何角色都能驾驭自如,无可挑剔。
若说起这部电影的瑕疵,就我的观点而言,我觉得应该是对长大后的赵氏孤儿赵武形象刻画的不够好,没能突出他应有的性格和骨气,他的变化有些过于快了,让人一时接受不了,感觉没投入太多的感情,整个人物不够饱满。可是后来又觉得整部电影的主旨其实不在这,便才不过于的纠结。
最后拉上帷幕的那瞬间泪无声的滑落,那几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结束了,可历史还未结束。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英雄传颂着,他们还会继续被传颂下去,只是,他们是神圣而遥远的。而许多年后,当我给我的儿孙再讲起这个故事时,或许依稀会记起,这个故事里的那些人,曾那么真切的被演绎过,他们曾那么真实的出现过……我好像曾经亲眼看见过那些故事的发生……那时的我,想必会泛起淡淡的笑意,轻轻的给他们念出一首古老的歌谣:
将军谈笑弯弓,秦王一怒击缶。
天下谁与付吴钩?遍示群雄束手。
昔时寇,尽王侯,空弦断翎何所求?
铁马秋风人去后,书剑寂寥枉凝眸。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燕赵少年游侠儿,横行须就金樽酒,金樽酒,弃尽愁!
愁尽弃,新曲切莫唱别离。当时谁家女,顾盼有相逢?
中间流连意,画楼几万重。
十步杀一人,慷慨在秦宫。
泠泠不肯弹,翩跹影惊鸿。
奈何江山生倥偬,死生知己两峥嵘。
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覆手空。
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
问英雄,谁是英雄?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